文档介绍:活动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扮演小老鼠。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宝宝们开心吗?前几天,一只贪玩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1.观看课件片段。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它一共拽了几次呢?
幼儿回答并模仿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幼:膝盖上
幼:手臂上
幼:大腿上
……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观看课件。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五)音乐游戏:拽泡泡糖。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师幼共同游戏。
(六)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为什么不乱掉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让孩子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这段音乐轻松、欢快,我带领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可能的帮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氛围。他们听后,有的认为是大森林里,一群小鸟在树枝上欢乐的唱歌;有的说是两个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的捉迷藏;还有的说是小松鼠在树上轻快的跳来跳去。他们的想象是真实的、正确的、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轻松、欢快的。于是,我接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去创编动作,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内容,向我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表演,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帮助孩子进行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和造型、表现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