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企业员工激励方法.pptx

格式:pptx   大小:411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员工激励方法.pptx

上传人:421989820 2021/5/14 文件大小:4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员工激励方法.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员工鼓励
员工鼓励概述
员工鼓励的理论依据
企业员工鼓励普遍存在的问题
员工鼓励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
员工鼓励的主要方式
一、员工鼓励概述
鼓励的内涵
鼓励的作用
鼓励的过程模式

鼓励的英文是“Motivation〞。
鼓励,从字面上理解,是激发、鼓励的意思;
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鼓励指的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实际上,鼓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着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并且能指导或引导人的行为指向企业的目标。
2. 鼓励的作用
鼓励可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鼓励可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鼓励可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可激发人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经过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足以应付自己的工作。但当他们处于被鼓励的状态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平时工作能力的3~4倍。
鼓励可提高人的工作绩效。绩效是能力与鼓励的函数。
在人已经或正在逐步取代资金与资源成为企业“最大的资产〞的今天,鼓励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3. 鼓励的过程模式
内外 主观 内在 具体 方向
刺激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二、员工鼓励的理论依据
内容型鼓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鼓励理论
过程型鼓励理论
综合鼓励理论
1. 内容型鼓励理论
内容型鼓励理论是专门研究人的需要的理论。
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我们将主要讨论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几种需要理论。
具体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ERG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 〕于1945年提出的。
其理论内容如下: ·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或7个层次;
·人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
·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会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需求有主导性,人的行为由主导需求引起;
·人在不同的开展阶段,其需求强度是不同的;
·人的五种需求又可分成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类。两
者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替代。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既有科学之处,又有局限之处。
科学之处表达在:
· 提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开展过程,这符合根本规律;
· 提出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主导性特征,这对管理有启发意义。
局限之处表达在: · 理论根底是错误的;
· 理论带有机械主义色彩。
〔1〕需要层次理论〔续〕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
尊重需求
求知需求
求美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2〕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F.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
赫兹伯格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鼓励因素。前者多指与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和管理、工资待遇等;鼓励因素多指和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作本身挑战性、奖励、晋升等。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因素的满足那么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们行为动力的真正来源。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对的。满意的对立面应是没有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传统的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满意 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保健因素的扩大可能会引起鼓励因素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