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收涩药与收涩方剖析.ppt

格式:ppt   大小:772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收涩药与收涩方剖析.ppt

上传人:shujukd 2021/5/16 文件大小:7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收涩药与收涩方剖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收涩药与收涩方
一、收涩方
概念: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各种滑脱症的药物,称收涩药
分类:
性能特点:本类药药性多数平、温、少数属寒凉,味多以酸、涩为主,归经广泛,以收敛内潜趋势为主,
功效:本类药味酸、涩,一般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固表止汗、收敛固脱等作用,即所谓“散者收之”或“涩可固脱”。
应用:收涩药主要用于各种滑脱之证,如子宫脱除、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粪尿失禁、脱肛久咳虚喘等证。
涩肠止泻药
敛汗涩精药
一、收涩方
使用与配伍:滑脱症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应急治标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滑脱证的病机,故临床因选择适宜的补益药同用。
注意事项: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泻痢、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乌梅
乌梅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qiángwēi)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入药部位: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相关配伍: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
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乌梅
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乌梅
用量:马、牛15——60g 猪羊6——10g 犬猫2——5g
采集加工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炮制方法
1、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2、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诃子
诃子,中药名。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诃子
诃子
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味苦、酸、涩,性平。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主治: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