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般若修炼】六度修炼.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般若修炼】六度修炼.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5/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般若修炼】六度修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般若修炼】六度修炼
【般若修炼】六度修炼常明书院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思想、境界、处世、交友等各个方面,得到圆满的结果。要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修行。什么叫圆满?无缺,完美,尽善的那种状态。一般来讲,修行的过程分六个方面,叫六度。从此岸到彼岸,从生死到涅槃,从凡夫变成圣人,从残缺变成圆满,从黑暗到达光明……六度修行可以改变我们的一切,可以乾坤再造。哪六度呢?第一叫布施。我曾经看到一本杂志,上面有篇文章,说如果你想富有,有几个方法,第一个就叫布施。佛教里面讲,一个人要想得到富有,精神和物质双料的富有,唯一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分几种,一是财施,一是法施,一是无畏施。财施就是把你的物质给予别人。法施就是把你的理论、思想、技能传授给别人,无畏施便是用你生命无畏的状态去帮助别人。布施难不难呢?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有些人之所以很难做到布施,究其原因,乃因为他没有放下,执着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以布施的本质就是放下。布施是一种让我们放下的行动,只要你尽力去布施——元钱、一朵花、一句鼓励的话——都是在训练自己放下。也就是破除我们的执着心。在布施中有个最高的境界,称为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个方面,其实就是住于“空观”。当你布施时,一切以“空观”照之,才是最上乘的境界。如果你每做一个布施都有“三轮体空”的思想,你得到的结果将是最圆满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小人,我曾经那么帮助他,结果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为什么存在类似的想法呢,为什么你会愤愤不平呢,因为你在帮他时,对他有所期待,有所求,结果不如愿时便很失落,很不舒服。这个时候你想想,本来做了一件好事,结果变成了坏事,成了耿耿于怀的一个心病,那是何必呢?倘若我们修三轮体空的布施,就不会得到这种不良后果,没有副作用。因为你在帮助别人时心中万念放下,心中是“空”的境界,无所求,无所念。你帮助他、布施他,并非为了得到回报;如果是为了得到回报而去帮助,这个不叫布施,在本质上和商人市利差不多,那是放高利贷。你高利贷放空了,当然就失落,当然就骂娘。而布施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它可以增长我们的大悲心,破除我执心。它与商业,与现实利益没有丝毫关系,只与个人灵性的成长有关。布施,可以在任何对象身上发生,不仅对外人,对我们的家人、亲人照样可以行布施,而且布施的含义非常宽广。仔细想想,夫妻之间是不是可以布施呢?我对你微笑,和颜悦色,这是布施,我帮你做家务,也是布施。有人说:我天天为你做饭,天天送孩子,天天帮你拖地板,父母大人我照顾,亲戚朋友我应酬……结果呢,你居然这样对我?!——这个家庭主妇非常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她在做这些事时,期望有所回报。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但此正是我们摆脱不掉的一个魔障,——回报不回报是人家的事,主权永远在别人身上。你就是对他做再多贡献,再大的帮助,人家不感恩你,不回报你,你也没辙,你只能从道德上谴责他。所以一开始你就处于被动的境地。由此可见,我们布施时没有达到三轮体空的境界,就难免失落、痛苦,甚至怀疑这个行为的本身。反过来,一个得到布施不知回报、忘恩负义的人,即使你不说什么,身边的人也自会有评价,甚至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这样的人,大家以后还敢帮他吗,这样的人,生意场上有人敢和他合作吗,在公司领导会提拔他吗,他会交到真心的朋友吗,可想而知。施惠莫念,受恩莫忘。能做到如此的一体两面,才算到位。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次到马路上去乞食,有个人穷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唯一的一套破衣服穿在身上。这个人对佛陀说,你是世间伟大的智慧,能不能教我怎样富有啊?佛陀讲,你要布施。他说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布施呢?佛说,你什么都可以布施,你可以用身体布施,帮人扫地,搬东西,可以用微笑布施,语言布施,可以赞美别人,别人布施时你可以随喜赞叹。……布施来自哪里?就来自你一颗布施的心。来自你对这个世界的爱。我们常常提到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如果不仅仅是口号,把它落到实处,那也是布施的精神。考虑一下,这个世间的任何组织和团体,它为什么而存在?——政府为什么存在,企业为什么存在,学校为什么存在,医院为什么存在,佛教为什么存在,存在即合理不是吗?它存在就说明有存在的价值,就说明有人需要它。佛教2500多年了,没有灭亡,是因为人们需要它。企业为什么现在,是因为客户需要它,没有客户,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一个企业就是为客户而存在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目标存在,这个一定要搞明白。因为是为客户存在,当你弄不清客户的需求时,就很难存在,有一天被淘汰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把“本”忘了,本末不能倒置。为客户服务是“本”,自己赚钱是“末”,如果你这么想,把思想摆在这样的位置,你的企业焉有不兴的道理?你也没有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