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文档名称:

文学阐释论1 - 文学阐释论1.ppt

格式:ppt   页数:1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阐释论1 - 文学阐释论1.ppt

上传人:825790901 2016/6/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阐释论1 - 文学阐释论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第五章文学阐释论文学阐释论概述概述一、文学阐释的内涵与发展历史 :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它既有对审美经验的分析,又有理性的认识和提升。 :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学科形态; ( 20世纪以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自律发展,同时出现了与文学创作活动脱节的现象。二、文学阐释与文学理论 :建立在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活动的批评基础之上,并反过来为文学批评提供理论资源。它是文学批评的新突破、对文学批评和理解的关键因素,也有助于检验文学批评的合法性与价值有效性。 :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对具体文学作品的阐释。 :20世纪后, 二者互相交织渗透,并且从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挪用概念和术语,所阐释的文本也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不像以往的文学阐释那样单纯、明白、易懂。三、文学阐释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象征主义批评、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 :读者反应批评、阐释学批评、接受美学的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 :他者批评、流散者批评、超性别批评、怪异批评等。四、各种文学阐释的互补与混合 :第 234 页。 :伊格尔顿, 《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 (选自《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p. 21)《米德尔马奇》(乔治·艾略特, 1871-1872 ), “蛛网”《米德尔马契》一书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 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米德尔马契:英国的一个省城布鲁克先生有两个侄女多萝西娅(姐姐) [浪漫主义]卡索本[唯心主义] 西莉亚(妹妹) (侄儿)拉迪斯拉夫威尔利德盖特[科学理性主义]主持医院,由银行家布尔斯特罗德[福音派基督教]创立市长女儿罗莎蒙德儿子弗莱德玛丽·高思《米德尔马奇》的反讽是,它取得了美学总体化的胜利,但是对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却深表怀疑。小说的四个主要人物,每一个都通过行动统一原理代表着具有历史典型性的总体化:卡索本代表唯心主义, 利德盖特代表科学理性主义,布尔斯特洛德代表福音派基督教,多萝西娅·布鲁克代表浪漫主义的自我实现。每一种总体性都陷入了日常生活的罗网之中,这种情况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读。总体性一方面是经验主义对繁琐理论的有益的遏制,同时也意味着顽固的外省意识对理性主义或力求超越它的浪漫主义的空洞胜利。小说题目暗示的停滞状态反映出农村社会在第一次改革法案时所处的过渡阶段,但是小说明智地弱化了的幻灭感以及“意识形态终结”的气氛无疑都属于二次改革法案后的农村状况。《米德尔马奇》客观地摆出来但未能解决的问题是, 意识形态如何才能做到概念精确而情感丰富,如何才能培养“非理性的”个人忠诚并把这种品质融会成超越经验主义和浪漫主义自发性的结构。……不过,就这种经验主义本身而言,它不会对改革法案之后的英国历史时刻作出充分的意识形态反应,当时的英国需要一种归并力更强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