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后果
自由兑换货币
当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限制,则这种货币
就被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系指: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地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对方亦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政策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性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即参加该协定的成员国具有无条件承兑本币的义务。 自由兑换货币(Freely Convertible Currency)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中主要有:美元(
USD)、欧元(EUR)、日元(JPY)、瑞士法郎(CHF)、丹麦克朗(DKR)、瑞典克朗(SKR)、挪威克朗(NKR)、港币(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GD)、卢布(RUB)。
(一)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较高,作用也较大,它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市场干预及其他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更大或关键的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
一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尽管不是利用外资的先决条件,但却是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利息、利润能否汇出,是外国投资者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
(五)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
如果一国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该国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可以用本币支付,由此减少了动用外汇储备来平衡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不需储备太多的外汇而造成投资机会与投资收益的损失,即减少储备风险和成本。
(六)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1
概括地讲,一国货币能成功地实行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与金融帐户下自由兑换),应基本达到以下几项条件:
第一,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第二,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第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
第四,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人民币目前不可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国内经济自由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的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必须谨慎而积极地推进:
在“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下,首先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