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中医辨证治痤疮.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辨证治痤疮.doc

上传人:scuzhrouh 2016/6/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辨证治痤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辨证治痤疮疾病名称(英文) acne 拚音 CUOCHUANG 别名青年痤疮, 中医:肺风粉刺, 粉疵,面疱,酒刺,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痤疮(acne) 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有黑头、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 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常见的有寻常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病又称青年痤疮, 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 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 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痤疮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 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于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 特别是双氢睾丸***的增加, 使皮脂分泌增多, 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 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形成脂栓, 即所谓粉刺黑头或白头。毛囊内的痤疮杆菌, 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能破坏毛囊壁, 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 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此外, 毛囊内寄生痤疮丙酸菌; 体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或相对不足。遗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中医病因本病的病因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 或为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胃热上蒸; 亦可为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等。季节地区人群本病多见于 15-30 岁的青年男女。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中医认为痤疮是内热炽盛, 外受风邪所致, 但有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等皮损属于风热、毒热所致。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 慢性过程, 为寒疮寒疡之症。又如瘢痕性痤疮可因气滞血瘀所致。病理 1. 皮脂腺肥大,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 毛囊扩大,于毛囊口处形成黑头,黑头由角质细胞和皮脂组成。 2. 毛囊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形成炎性丘疹。黑头阻塞引起的毛囊内外继发感染, 可出现脓疱。黑头或脓疱穿破毛囊壁进入真皮, 可引起异物肉芽性反应,而形成结节。结节继发感染, 形成脓肿。长期炎性反应可使毛囊和皮脂腺遭到破坏发生纤维化, 而形成疤痕的病理变化。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根据病患的皮疹表现,舌苔及脉象各家分型多不相同, 大致可分为: 1. 肺热血热颜面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 色淡红或呈肤色,称白粉刺,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刺, 舌苔薄黄,脉数。 2. 脾胃积热风疹呈红色, 宿食不消, 脘腹胀痛,可伴有腹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3. 热毒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 周围潮红, 自觉局部痛疼, 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苔黄燥,脉数。 4. 血瘀痰凝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 结节呈坚硬暗红色, 自觉疼痛, 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 呈青紫色, 也可形成囊状内含粘稠分泌物, 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脉弦滑。西医诊断标准寻常痤疮诊断标准: (一) 本病常见于青年男女,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生。(二) 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1. 粉刺: 初起为粟粒或针孔大小丘疹,呈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状, 毛囊口有栓塞, 头黑体白的半透明状,挤压时可出。 2. 丘疹: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形成丘疹, 中央有黑头粉刺, 可形成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丘疹。 3. 脓疱:在丘疹的基础上感染, 发生在丘疹顶部有脓疱, 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脓。 4. 囊肿: 皮损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 正常皮色或暗红色, 按压时有波动感, 顶端可有黑头, 挤压时可有血性或胶状分泌物排出。 5. 结节: 炎症较深时, 脓疱之壁加厚,形成淡红或紫红的结节, 或隆起呈半球或圆锥形, 可长久存在, 亦能逐渐吸收, 亦有溃脓结疤或成窦道者。以上诸种皮损,可数种同时存在, 亦能互相转化, 多数病者伴有皮脂溢出。多数病者无自觉症状, 若炎症明显时可引起疼痛及触痛。西医诊断依据临床诊断 1. 多发生于青年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 、胸背及肩部, 分布对称。 3. 皮肤有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疤痕等。发病本病多见于 15~30 岁的青年男女, 开始出现皮疹的年龄城市可在 10~ 12岁, 农村多在 14~ 15 岁。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1. 症状( 1) 初起损害多为粉刺, 可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 黑头粉刺亦称为开放性粉刺, 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略高于皮面, 是阻塞于毛囊口部的脂栓, 其上端的黑点, 系表皮排出的黑色素所致。加以挤压, 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皮肤色或略红色小丘疹, 约针尖至针头大小, 毛囊开口不明显或较狭窄,无黑头,不易挤出脂栓, 较易引起毛囊周围炎症。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 破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