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论文撰写要求 1 .题名准确、精炼、清晰, 充分反映论文的基本内涵与特色。中英文题名内容应一致, 英文题名通常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 整个题名只有第 1 个词的首字母大写, 其余均小( 专有名词除外);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写词、外来语、代号和商品名。 2 .作者姓名及单位中英文作者姓名顺序应一致,通讯作者请用“*”标识,作者英文名为汉语拼音, 姓在前, 名在后, 姓全大写, 双名之间有连字符只首字母大写,如, WANG Da-wei 。作者单位请准确写出全称,不能简写。 3 .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句首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名中的信息; 简短、精炼, 要有信息量, 读者从摘要即能了解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可直译或意译; 多采用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 4 .关键词尽量选用主题词, 如果自由选词, 选词的关键在于要精选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可列出 3~8 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既要意思一致又要顺序一致。 5 .中图分类号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 中查找,自查。 6 .引言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即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及研究目的。开门见山, 直切主题, 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和创新之处。对已有的研究不要罗列文献,如, “××× 用什么方法研究了什么, 结果怎么样等? ”应自己组织语言阐述研究现状, 标引出文献即可。 7 .篇首页地脚注释包括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8 .正文包括:材料、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1) 材料:应交代材料名称( 必要的给出英文或拉丁文) 、来源,取材方法、处理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型号、测量范围、精度等。( 取材要有一定的数量和代表性,以便获得充足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 方法:测定的方法及过程,以及出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等。若引用前人的方法只需标注文献, 如进行了改进应写出改进之处。自己建立的方法需作详细说明。试验设计和分组要合理, 最大限度减小误差, 必须有对照和重复。(3) 结果与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文字应精炼。图表的题目及图表中的内容、图表注均需中英文对照。图表应具有自明性( 只看图表,不阅读正文就可以理解图表的内容) ,数据要进行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表用三线表, 表中“空白”表示未测定或无此项,“-”表示测定但未测出结果, “0”表示实测值为 0 。显微照片应标出放大倍数。(4) 结论与讨论结论: 是全文最终的总体结论, 而不是各小段小节的简单重复。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可省略此项。( 下结论必须在论据全面、充足的情况下,否则结论应慎重) 讨论: 1) 有针对性,围绕本文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展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 在讨论中可提出建议, 研究设想, 仪器设备的改进意见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3) 忌离题、空泛、简单地与前人结果比较而无自己的观点。(5) 致谢(6) 参考文献(每篇引用的文献请提供篇首页) 文后参考文献应为直接引用文献, 不能间接引用。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全部写出, 超过 3 人的只写前 3位, 后加“,等”或“, et al”; 英、美、德、俄等国人名书写时,应姓前名后,名缩写不加缩写点; 中国人名不用缩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