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 防灾减灾
第二章 防灾减灾
第一节 洪水灾害
1988年至2007年20年间,我县先后发生了八次大的局部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群众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2002年6月9日四亩地洪灾、2003年8月29日县城遭遇的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1988年8月7日晚11点半左右,江口区局地突降特大暴雨,据记载降雨量1小时达53mm以上。8月8日零点左右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江口区的竹山、黄金、沙坪、江四乡部分地方遭受严重水灾。全区受灾人口544户2438人,倒塌房屋31间,形成危房133间,因夜间涨水,不少户仅人逃出,其它财产袭击一空。7日晚竹山、黄金因滑坡各死亡1人。因灾全区水毁广播线路5840米,电杆119根;水毁水电站1处,拖拉机1台;,河堤11805米,鱼塘1处,,沙小公路冲毁5米以上的石拱桥3座,涵洞10处,。8月8日区上领导亲自赴灾区查看灾情,9日安排区公所干部步行到村、组查灾,并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安定民心,号召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同时要求乡上据实摸清灾情逐级上报。
(二)1989年7月18日下午19时至晚21时,广货街镇沙沟村发生特大暴雨、大风、山洪、泥石流灾害。全乡266户,1134
人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洪水冲毁房屋9间,造成29间危房,冲垮草房2间,水利、水电设施、农作物也严重受灾。江口回族镇向坪村一农民过河时躲避不及被洪水冲走死亡。7月25日下午15时30分至17时,平河梁顶一带降特大暴雨,暴发山洪,下午5时作业,高达2米多的洪峰沿长安河、东河倾泄而下,由于暴雨洪水来势凶猛,西万路157公里处路基被冲坏14处,塌方3400立方米,使公路交通中断。洪水经过县城时,冲走3名在河道玩耍的儿童,2名经抢救脱险,1名被洪水冲走死亡。这两次暴雨洪水灾害的特点是:降雨强度大,山洪、泥石流来势凶猛,防不胜防,破坏性大,是三十多年少见的突发性灾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防抢撤及时,抢险救灾措施得力,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减轻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1993年8月3日晚22时至8月4日早11时,我县境内普降暴雨。12小时降雨量63毫米,4日早7—10时,城关地区突降特大暴雨,3小时降雨量达48毫米,暴雨中心位于平河梁以南栏木厂、火地塘、腰岭关一带。由于强降雨集中,山高坡陡,山洪急滚直下,长安河、渔洞河和东河河水暴涨,9时30分,渔洞河滚滚洪水挟着大量泥沙、树渣、杂木奔涌而下。集雨170多平方公里的长安河河水猛涨。宁陕县公路管理段门前大桥的泄洪孔被木头、杂物堵塞,肆虐的洪水自桥面冲击并涌向河堤东街,洪水越过桥面高近1米,大桥栏杆均被冲毁,关口里街及河堤东街公路漫水30至50公分。洪水冲进了县公路段大院、农贸市场及临街的低洼商店、民宅。东河水势更为汹涌,原县中队营房先
,间接经济损失2850万元,全县农作物、房屋、多种经营、水电水利设施、道路交通、通讯设备等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山洪暴涨,县中队1名战士8日早6时左右倒垃圾时不慎失足落水,被洪水冲走,打捞起来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宁西林业局2名民工不慎被洪水卷走。全县其他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因抢险救灾措施得力无人员伤亡。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7月8日山洪暴发时,县委、县政府提前半天结束了正在召开的半年工作会议,立即安排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安排车辆把参会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立即送回救灾第一线抗洪抢险。7月8日县委书记张仁莲同志带领抢险工作人员深入到城关、狮子坝、贾营、新矿、龙王、汤坪、筒车湾等灾区组织抢险救灾。县长党少亭同志亲临旬河重灾区指挥广货街、江口、沙坪、黄金、小川等乡组织干部群众抢险救灾,7月8日蒲河水位猛涨,县委副书记汪时政、副县长袁子顺带着抢险工具,冒雨沿途修路赶到四亩地镇现场指挥抢险,当洪水漫进街道时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全县其他县级领导干部也分别下到所包挂乡镇检查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五)2002年6月8日晚11时至6月9日中午1时,我县由西向东普降大到暴雨,,其中暴雨中心钢铁雨量站6月9日3时至5时,两小时内降雨量达146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蒲河、旬河、汶水河出现了千年不遇的大洪水,特别是蒲河、汶水河汇入子午河的流量在
4小时内由平常的10 m3/s猛增到6510 m3/s ,,超过4800m3/s 的历史调查最大流量,初步核查为超千年一遇。受洪水袭击,大量房屋、农田被冲毁,交通、通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