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052.祛痰剂—温化寒痰.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52.祛痰剂—温化寒痰.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6/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52.祛痰剂—温化寒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52. 祛痰剂—温化寒痰祛痰剂—温化寒痰一、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 【用法】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半升, 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功用】温肺化饮。【主治】咳逆。寒饮内停, 咳痰量多, 清稀色白, 或喜唾涎沫, 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弦滑。【方解】本方证多因脾阳不足, 寒从中生, 聚湿成饮, 寒饮犯肺所致, 此即“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之义。寒饮停肺, 宣降违和, 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 饮阻气机, 故胸满不舒; 饮邪犯胃, 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方以干姜为君, 既温肺散寒以化饮, 又温运脾阳以化湿。臣以细辛, 取其辛散之性, 温肺散寒, 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 复以茯苓健脾渗湿, 化饮利水, 一以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 一以杜绝生饮之源, 合干姜温化渗利, 健脾助运。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 使散不伤正, 敛不留邪, 且能调节肺司开合之职, 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综观全方, 具有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肺脾同治、标本兼顾的配伍特点, 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本方原治支饮服小青龙汤后, 咳虽减, 但其人冲气上逆, 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 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 服已, 冲气虽平, 而反更咳, 胸满者, 属小青龙汤之变法。因证无表寒, 冲气已平, 故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寒饮尚存,故仍用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因饮邪较重,故配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方解君干姜温化寒饮,温脾温肺臣细辛下可以气化肾气,上可以宣肺气,散水气茯苓健脾渗湿佐五味子收敛肺气使甘草 1. 补中, 和干姜相配,《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汤, 温补结合 2. 调和药性◆温肺化痰的方, 也包括小青龙汤, 参苏饮, 苏子降气汤, 这些方都有治疗寒痰寒饮。◆温肺化饮, 仲景他考虑的寒饮内停, 用干姜温化寒痰, 因为干姜归脾胃经,善长温化寒饮。既能温脾,又能温肺。◆细辛下可以气化肾气, 上可以宣发肺气, 散水气, 它的温散有助于增强干姜温化寒饮散水。◆在干姜温化基础上,有茯苓健脾,体现治本。脾为生痰之源。◆五味子主要收敛肺气, 干姜、细辛, 都偏于温散, 避免辛散药物散失太过, 耗伤肺气。这类病人多是慢性病, 寒饮内停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长久咳嗽,肺气也耗伤。仲景治肺都会照顾肺脏的生理功能,既要相因又要相制, 如小青龙汤发散的时候, 麻黄、桂枝联用, 它还要用芍药,即是考虑发散不能太过。这就是五味子的特殊意义。◆脾阳不足, 中焦内生之寒需温化, 甘草在此不仅要让干姜不会温的太过, 还要调和缓和药性, 使全方缓慢持久发挥作用。只是仲景的特点, 仲景《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汤, 体现了温补结合。甘草在这有补中的作用,补脾胃之气,和干姜相配,温补结合。◆本方反映了很多后世常用的配伍结构。比如干姜、茯苓相配, 有助于温化;干姜甘草相配,也是张仲景的甘草干姜汤,治疗脾肺虚寒, 脾肺阳气不足的一个小的基础方;细辛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敛。【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寒痰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 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几类痰的临床表现各自不同: 1. 湿痰是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