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新学期写给文科生的卷首语
鱼是靠鱼鳔在大海和湖泊中生存的。鱼鳔充盈时,鱼便可以浮上水面;鱼鳔收缩时,鱼便沉入水底。正是有了鱼鳔,一条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鱼儿才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泳,活泼地旅行。
如果没有了鱼鳔,鱼的命运可想而知:比重比水大的鱼,便永远沉在水底,被烂泥埋死;比重比水小的鱼,便永远浮在水面上,被太阳晒死。鱼,正是因为有了鱼鳔这样的生存特技,才可以在水中存活。
对人来讲,有些人也正是因为有了“鱼鳔”这样的生存特技,才得以在大千世界自由驰骋。人的“鱼鳔”也就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是成为上窜下蹦躲避危险和吞噬弱小的“一技之长”。
什么样的人才有“鱼鳔”呢?答曰:理科生。
学习自然科学理科生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人海”中取得生存的机会。学农学的会种地,学电脑的会编程,学建筑的会盖楼,学医学的会看病……
可是,文科生会什么呢?答曰:我们什么都不会。或者说,我们会的,别人也都会。摆在我们文科生面前残酷的事实是:我们没有“鱼鳔”,也就是没有可供生存的一技之长。有了“鱼鳔”,别人便有了千万种活法;没有“鱼鳔”,我们便有了两种死法:晒死还是淹死——这是个问题。
但是,海洋里最强大的一种鱼却天生没有鱼鳔,这就是鲨鱼。鲨鱼没有鱼鳔,却是海洋中的霸王,它行动的速度和力度都令世人惊异,令他鱼丧胆。为什么没有鱼鳔的鲨鱼反而可以在海洋中称霸呢?就是因为鲨鱼一直都在不停的动!
不仅仅是肌肉在动,鲨鱼的脑子也在不停地动。看过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的人肯定还会对鲨鱼具有的超常智能记忆犹新。
文科生体内没有“鱼鳔”,如果我们不想被太阳晒死和烂泥压死,就需要拼命的挣扎——不停地动。我们没有生存的技能,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甚至成为超越那些由鱼鳔的鱼,成为真正的鲨鱼霸王。
根据“鱼鳔”的有无情况,人可以由此被分为三类。
最低的一类叫“人手”。“人手”没有“鱼鳔”,从事的工作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体力劳动。“人手”的工作,任何人都能做,“人手”只不过在“Hand”的意义上存在。
中间的一等叫“人才”。“人才”体内长着“鱼鳔”,“人才”凭借“鱼鳔”这一特殊技能游刃有余于茫茫人海中,过着一种较为优越的生活。由于他们的特殊技能性,他们在社会中也就有着不可替代性,也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最高的一等叫“人物”。“人物”处于社会的高层,他们的具体名称被“董事长”、“CEO”、“总裁”等称号所置换。“人物”原来有可能是体内长着“鱼鳔”的“人才”,也有可能最初是体内没有“鱼鳔”的“人手”。
比尔盖茨等人就是由“人才”发展为“人物”,但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大的广告公司——罗德暨托马斯广告公司的总裁拉斯科尔最初就是“人手”,因为他在这个公司的一份工作是打扫痰桶。“蒙牛”的老总牛根生最初也是“人手”,他最初在伊利集团的岗位是洗瓶子。
“人才”发展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