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鲶鱼效应.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鲶鱼效应.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鲶鱼效应.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鲶鱼效应
  设计人:骞春江日期:2009
  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话题作文的话题中心,从而在写作时紧扣话题。
  2、掌握通过质疑寻找立意的方法。
  3、复习巩固道理论证与事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掌握寻找立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话题作文的话题中心。
  教学方法:讨论、联想、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8年刚刚过去,回首2008,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那场摧毁力空前的地震,我们至今心有余悸,地震发生时的场景,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大家还记不记得当时你正在干什么?又什么反应?
  (生回答):
  (师归纳):如果那场地震的震中就在我们附近,我们的现在肯定早已一命呜呼了。从同学们的叙述当中,我看到了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国人的危机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在灾难突然来临之时,我们就会措手不及。
  这里有一则很相似的事例:
  二、审题
  (一)教师读写作设计,重温题目。
  在挪威的一个渔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获的大部分沙丁鱼等不到卖掉就奄奄一息了,他们只好忍痛以低价处理掉。但一位叫汉斯的渔民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人们竞相高价去买,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故意把一条窜来窜去的鲶鱼放进鱼槽,其它的鱼感到恐慌不安,四处游动,因而保全了性命。
  (二)让学生分析立意,并说明道理
  ①任雪丽071614扈盛强071606②王振071660③何翠翠
  (三)教师归纳方法,指明方向
  这些分析,听起来不无道理,然而,到底哪一个才是扣题的立意?还是都扣题呢?
  其实,话题作文题目当中所给的事例材料是某一个道理在具体事例中的体现,而作文的立意正应该是这个内在的道理。而这个事例是一种外在的“现象”,内在的道理才是“本质”。其实,审立意的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过程。那么,应该怎样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
  下面,我教给同学们一个审这类题目时的一个技巧: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步步解决的过程就是立意一步步浮出水面的过程。
  【方法应用】:寻找本话题立意
  (1)现象:沙丁鱼a----“奄奄一息”
  为什么:因为沙丁鱼不活动,从而缺氧而死。
  (2)沙丁鱼b----“保全了性命”
  为什么:①因为有了鲶鱼,从鲶鱼的角度去看的话,鲶鱼是沙丁鱼的对手,所以我们看到了对手的重要性(立意)
  ②鲶鱼的到来为什么使沙丁鱼“保全了性命”?因为沙丁鱼活动了起来,所以,我们看到了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立意),同时,鲶鱼的到来带来了竞争,所以我们又看到了竞争(立意)
  ③使鲶鱼存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哲学上我们学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又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而内因才是主要的”。这样,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应该是沙丁鱼自身的变化导致它的存活,我们在扣一下材料中的“恐慌不安”四个字,就知道了,鲶鱼的到来使沙丁鱼感受到了危机,而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促使沙丁鱼动起来竞争。所以,这才是根本的。(立意)
  
  【归纳方法】:
  作文的立意就好比奥运中的射箭比赛,成绩有十环、有九环、也有六环,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追求十环的成绩。如果你得到了八环的成绩,可能就是偏题;如果你仅仅得到六环的成绩,那么很可能就是跑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