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贝多芬传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期间生活历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2. 学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 
2. 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的描写,表现贝多芬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3. 《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导入
提到贝多芬,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学生畅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一起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家、作品。
1、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初,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兰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接连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长篇小说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1915年,为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主要作品:《名人传》又叫《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小说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而成,被高尔基称之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也是这部小说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简介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 学生默读课文。 
2. 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4)《第九交响曲》是如何表现欢乐这一主题的? 
4. 加速浏览课文第二、第三段,思考: 
(1)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什么? 
(2)这样理解“他踌躇了一生”? 
(3)《第九交响曲》在艺术上是如何创新的? 
讨论后明确:①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讴歌欢乐。②歌颂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追求,贝多芬想把这个主题放在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一直至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也还没拿定主意是否放在《第九交响曲》上。③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乐器演奏的基础首次引进合唱,用歌颂欢乐的合唱掀起高潮,人们和乐队的巧妙结合,使《第九交响曲》获得了辉煌的效果。引进合唱,开交响曲创作之先河,这是贝多芬对交响曲极大的贡献。 
5. 熟读课文第五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