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民贸民品企业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与
思考
摘要:民贸民品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是国家扶持民族经济的重要举 措。政策实施以来,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但随着金融市 场发展和改革的推进,政策设计初衷与实践执行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亟需 研究解决。本文通过梳理民贸民品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的历史沿革和政策实 践情况,总结目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 完善优惠利率政策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贸民品贷款;优惠利率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6 (6) -0076-03
“七五”时期开始实施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 优惠利率政策(以下简称民贸民品贷款政策),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 政策的重要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但政策本身在制度机制和具体规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 了政策的落实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民贸民品贷款政策在甘肃省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优惠政策扶持范围发生变化。从“七五”开始,根据《中国人 民银行关于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给与低息贷款的通知》(【81】 银发字第306号)精神,甘肃省开始办理民贸民品贷款业务,贷款主要投
向国有性质的原农副公司、供销社、民贸公司、民族用品加工厂等,这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类企业的利息负担,扶持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优 惠政策实施初期,由于当时形势下的企业性质比较单纯容易界定,所以并 未对具体企业名单进行确定,而是按照企业类型实行优惠政策。之后伴随 着国有企业改制,原有的农副公司、供销社、民贸公司和民族用品加工厂 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类型趋于多元化,单靠企业类型来划定优惠政 策扶持范围已不符合实际。因此,从“九五”期间开始,由国家民委对享 受民贸民品贷款政策的具体企业名录进行确定,并且对该名录实行动态管 理,每五年进行更新调整。“十二五”期间,国家民委确定甘肃省享受民 贸民品贷款政策的企业为230家,其中民族贸易企业125家,民族特需商 品定点生产企业105家。
(二)贴息管理职责和机制发生变化。“九五”之前,民贸民品贷款 政策贴息管理主要由人民银行一家来具体实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制定民 贸民品贷款政策,并确定承贷金融机构。利息补贴具体程序是:贷款经办 行按季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申报贴息,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审批 后,直接将补贴款补给贷款经办行,并将补贴款逐级上划,由人民银行省 会城市中心支行审核汇总上划至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贴息资金纳 入中国人民银行年度财务支出预算。这种贴息机制一直延续到2012年。 这一期间,由于贴息机制简单易行,贴息能够及时到位,民贸民品贷款政 策运行较为顺畅。2012年底,关于财政部、国家民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 《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12)
139号),民贸民品贷款实行新的管理机制和贴息程序。由以往人民银行逐
级审核利差上划的程序,变为“由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中支)在收到 审核意见2个工作日内,汇总全省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贴息申请材料并 出具终审意见后,送省(区)级财政部门复核后向承贷金融机构支付贴息 资金”,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统筹拨付,并实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