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ppt

格式:ppt   大小:2,971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1/5/27 文件大小:2.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
神经内科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预防卒中,预防卒中复发,
减少死亡,减少致残,
迫在眉睫!
卒中——中国头号健康“杀手”1,沉重社会家庭负担
中国现存卒中患者700多万2,缺血性卒中约占70%
存活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2
平均每3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卒中复发2
每年用于卒中治疗的费用高达200亿元1
中国脑卒中防治, 2011;1(1): 4-6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议资料,2011;3:2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相对危险减少%
绝对危险减少%
NNT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
13

100
他汀调脂
16

230
抗高血压(卒中/TIA后,血压升高)
31

45
抗凝治疗(房颤)
67

13
颈动脉内膜剥离
44

26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Cerebrovasc Dis 2008;25:457–507
每年避免一例严重血管事件所需要治疗的人数(NNT)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1996年发表证实Aggrenox优于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ESPS2
1977年发表首个证实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三大药物:***吡格雷,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
波立维
1998年
在美国上市
阿司匹林
1988年FDA批准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Aggrenox
1998年在欧盟上市
1999年在美国上市
1977
1988
1998-1999
1996
2001
2011
背景介绍-主要抗血小板药物
1996年发表证实***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CAPRIE
波立维
2001年
在中国上市
2008
2008年发表全球规模最大的IS二级预防试验:Aggrenox和***吡格雷直接对照随机双盲研究PRoFESS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何时启动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卒中复发?
尽早干预,更大获益
卒中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Days
Neurology 2005; 64: 817-20.
小卒中发生后48小时之内卒中再发风险最高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患者比例%
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
超过半数卒中复发在48小时内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小卒中后7天内卒中复发风险高达8~12%!
Coull A, et ;328:326-328
7天 1个月 3个月
卒中发生率(%)
牛津血管研究,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英国牛津郡9个家庭卫生中心174例小卒中/TIA患者
小卒中/TIA后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为何需要 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病理生理机制:多数缺血性卒中都以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因,粥样斑块多发生大血管分叉处,致使管腔狭窄,甚至可完全阻断某枝动脉;再者因血管内膜粗糙(管壁不完全、溃疡、狭窄)可使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形成凝集块,脱落后流向血管末端,使血管栓塞导致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栓塞。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各种因素(ADP受体 、TXA2)导致的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目的: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阻止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过程,从而避免进一步加重血栓负荷,以预防缺血事件复发,减少下一次缺血发作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而并非改善或逆转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所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实际上属于卒中的二级预防范畴。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聚集
形成白色血栓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损伤
的内皮表面并被激活
血小板
内皮细胞
内皮下
血小板粘附到内皮下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AT事件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