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姜容樵八卦掌歌诀精解姜容樵八卦掌歌诀精解/ 卢艳彬——转自天下武林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明武术家、一代明师姜容樵先生于 1963 年出版的《八卦掌》一书, 曾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之所以轰动祖国大江南北, 就是因为先师将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争议而又众说纷纭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说明, 将一生习练八卦掌之体悟和经验合盘托出, 将很多秘不外传之法贡献出来, 启发、激励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学有所得, 练有所长。先师于此书中著述的八卦掌锻炼歌诀言简意赅, 小学生读得懂, 有高深学问者亦可看出其深奥之处。武林中素有“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法,传法不传诀”之说,而《八卦掌》中功、法、诀俱全, 可窥出姜容樵先师之胸襟。歌诀共十七句,仅 136 个字,可谓字字重千钧,句句藏瑰宝。鄙人习练八卦掌三十几年, 常将歌诀默诵, 少走很多弯路, 受益匪浅。今愿将心得与体会奉献同门,以期共同提高。歌诀第一句:顺项提顶,溜臀收肛。八卦掌之功,掌法如轮, 身法如龙, 步法如水。以形练神, 以神帅形, 历来受到练功者的重视, 说明了形体正确与否的重要性。此句歌诀对形体和内在提出具体要求, 拧旋走转、闪展腾挪中, 须始终保持“顺项提顶, 溜臀收肛”之状态。“顺项提顶”: 脖子自然竖直, 方可头顶天。《内功经》云:“头正而起, 肩平而顺。”头正则项顺, 项顺则提顶。肩平可使头、项自然顺达。如此,周身上下方能高度协调一致,气血往来勿受阻碍,精神提得起,变化才自如。把平衡留给自己,把力量作用到对方身上。《易经》云:“化而载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化去不正之身姿,推进体内气血流通。“溜臀收肛”:拧旋走转中使臀部下垂之肌肉用意向上敛之,谷道收之, 方可达到溜臀收肛之效。溜臀收肛之功上身, 下肢之力方能使出来。掌法、步法、身法可配合得当。力根在八髅,其上带身腰, 下带胯膝。溜臀之作用是使下肢轻捷便利, 收肛之作用是使气不外泄。顺项提顶也好, 溜臀收肛也罢, 须在经年累月、朝夕不辍地磨砺中练就。歌诀第二句: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松肩沉肘”: 松肩非被动的松懈, 而是自然松开肩关节, 两腋虚撑, 或在沉肘中找, 运动中肘有接触地面之感, 可达松而不懈之效。在意的统帅下, 双手臂动起来轻利迅捷。双肩如拉弓, 达抻筋拔骨之目的。检验是否松得好的标准是, 手臂不直、伸出后, 外力从上往下压, 手臂顺势而下, 然外力一松, 手臂又顺势反弹回去。双肩松开气灌肘, 双肘垂地劲到手。八卦掌练起来不像外家拳那样刚猛, 也不似太极拳那般一柔到底, 而是松肩沉肘中刚柔相济。练功时找身体的大松大柔, 找虚无的气势, 找神意的感应, 练莫测的变化, 练有感皆应的神明,绝不是筋骨肌肉的锻炼。“实腹畅胸”: 实腹乃气沉丹田, 畅胸指胸腔虚空。胸空气人丹, 实腹气盈足。切记拧旋走转中不可挺胸, 也不能缩胸, 此为练功之大忌,为“三害”之一。练功中顺乎生理的自然规律,有板有眼地练, 日久可强健体魄、增进内功。所谓“三害”,一是“努气”,二是“拙力”,三是“颠胸提腹”。“努气”为有意提气或憋气, 极易造成胸满气逆而伤肺。发“拙力”也易鼓气、憋气, 导致肢体僵硬不易变化, 阻碍气血流通。“颠胸提腹”更易使气滞留于胸肺部, 严重者会造成炸肺。所以, 实腹畅胸是对气能否顺畅地在周身运行的实质性要求。那么,如何防“三害”,而使身趋于实腹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