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中国近代通史(1919—1949).ppt

格式:ppt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近代通史(1919—1949).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6/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近代通史(1919—1949).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1919 — 1949 ) 高三历史二轮复****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 从国共关系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变化史实梳理时间对应时期 1919- 1924 年 1924 -1927 年 1927 -1937 年 1937 -1945 年 194 6- 1949 年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酝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列强和军阀成为两党共同的敌人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激化了阶级矛盾; 美国实行扶蒋***政策中国陷入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趁之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再次陷入内战, 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政治特征国共关系的演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主线。其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是领导阶级,其本身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先后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国共关系原因影响 192 7- 19 3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①屠杀与反屠杀: 1927 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 年9月, 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②“围剿”与反“围剿”:1930 年到 1933 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其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1934 ~1936 ) ③政权的对峙: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瑞金苏维埃政府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分裂首先是造成两兄弟之间长达 10 年之久的血战,连年不断的“剿共”战争第一次种下了两党之间仇恨的种子。其次,国共两党分裂并未使国民党自身得到好处, 而却形成四分五裂、派系纷争的局面。而当时具有相当实力的四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下展开长期的混战。战争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的深度破坏,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右派分裂行径的最大恶果是招致了日寇趁机入侵中国”,而国民党当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进一步纵容了日寇对中国的入侵。——常传毅《关于和战的记忆碎片———国共两党和与战的关系》国共十年对峙的恶果国共十年对峙给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实践(1) 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在革命道路上基本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② 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七届二中全会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 1935 年,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论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③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党风建设。(3) 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① 1935 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③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④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⑤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⑥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抗战得到苏、美等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国际环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实行充分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只有部分清军进行抵抗民众动员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无能,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战争领导抗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概括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重点提升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合作或对抗,是由多种因素所制约的。表现为: ⑴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利益, 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