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点亮阅读之灯.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点亮阅读之灯.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6/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点亮阅读之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点亮阅读之灯
——师生共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与思考
走出对阅读认识的误区:
儿童的阅读指向不单单指向写作,指向语文。儿童的心灵就像是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他们在儿童时代所阅读的书籍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优美有趣童话和阅读经典的孩子和一个从小就读者童话长大的孩子,他们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可能是丰富的温柔的,而另一个则可能是野蛮的荒漠的,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孩子日渐坚硬的心变得会柔软起来,可以让他们寻找到一种情感的参照和寄托,还不仅仅是如此,再这样优秀作品的滋养和浸润下,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等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堪忧。
  1. 儿童阅读资源匮乏。笔者长期任教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从每学期的家访情况来看,学生的家庭藏书量很少,部分家庭几乎为零。没有藏书,并不是说家庭没有经济条件。相反,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家长能把小洋房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房;家用电器件件高档,可孩子却没有一部经典书籍,除了“课课通”、“优秀作文精选”之类的教辅材料,就几乎找不到教材以外的书了。加上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质量低,农村小学生很难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读物。
  2. 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学生过分依赖声像材料诸如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媒体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
  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快捷的资讯服务和感官享受,但是它与纸质阅读有着很大的区别。电视给予人的信息,都是包装好的,无需个人心智努力,而纸质阅读要求不假任何外助,凭借自己的头脑来增进理解、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看电视剧《红楼梦》,陈晓旭一出场,林黛玉的样子就定型了,而读《红楼梦》小说,林黛玉是这个样子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就要靠读者凭借文字通过想象在头脑里塑造。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纸质阅读,既体现了读者的主动性,又保证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
  此外,通过电视媒介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一鳞半爪、肤浅的。因为电视的专业帧频为每秒24帧,一些变化极快的游戏的帧频甚至达到每秒100帧。因此,孩子根本无从得到细致的影像。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是快餐,能够填饱肚子,却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而纸质阅读是文火煲出来的汤,是可以改变精气神的滋养品。
  因此,儿童坐在电视机前度过课余时间,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机。
  3. 把一本语文教材看作语文课程的全部,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六年不少于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无法得到保证。小学生需要读什么?首先当然是教材中的课文,这些课文的阅读需要通过精确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其次就是语文课程中由教师指导的语文性的、文学性的阅读;此外,还有其他课程范围内的阅读,如百科阅读等。后两者的阅读,虽然不直接指向教材,但实际上是为理解教材提供丰厚智力背景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更不要说百科类的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家庭环境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几年来,我们选择“师生共读整本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应该说,解决农村儿童“阅读洼地”的手段不止一种,但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
  (一)师生共读好在哪里?
  1. 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唯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90%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惯的。麻将声、***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