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docx

上传人:drp539604 2021/6/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教学设计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中学 于永军
教学目标:
,想象文中描述的良辰美景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领略作者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情况下为实现理想的坚守。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白发已多情况下为实现理想的坚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展开了非常奇妙的想象,感慨“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教学流程:
一、诗词回顾,情境导入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此刻,我们需要增强自信力,提高免疫力,提升战斗力
;诚如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所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诚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诚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诚如,南宋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抱着强烈的抗敌热情和恢复故土的愿望南渡归宋后,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上奏朝廷陈述收复中原大计。但是,事与愿违,他的理想不但未能实现,反而因此受到朝廷投降派的忌妒和排斥。一一七四年,在建康(今南京市)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的辛弃疾,面对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反而对金人屈辱求和,排斥和打击抗金的爱国志士的现状,十分痛心,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吕叔潜饮酒赏月时,写下了这首词,以抒情怀。那么,诗人又会作何排解呢?是在逆境中沉沦,还是期许美好事物呢?
下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读”为快——
二、自由读,绘月夜之画面
:中秋佳节,和即将上任的好友吕叔潜饮酒对歌。
,疏通意思。
读准字音:姮(héng)娥 被(pī)白发 斫(zhuó)去
读准句意。结合课下注释,从个人独学到同桌伴学。

根据词的上、下片,分小组准备(提醒学生用好增、删、调、换),之后展示。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想其景,徜徉其中。
三、动情读,悟情感之丰富
面对中秋明月,如此良辰美景,我们听得出,词人的心情是不能平静的,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诗歌,找到触动作者情思的句子,品一品其中可能蕴涵着什么情感。
预设1:“被白发,欺人奈何?”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南归已整整12年了,多次看书,力主抗金,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斥,词人只能以诗词抒发心愿)。
预设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此句,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
“桂婆娑”,指遮蔽了月光的桂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也包括金人的势力。
“斫”,砍之意。砍去桂树,寓有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