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花的学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主 题:校园生活
课 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赵晨爔/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学会默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理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积累背诵文中优美词句。
(3)基于口语交际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需要进一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基于口语交际(习作):学生乐于表达,能分享习作的快乐。
《花的学校》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散文诗歌。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运用新鲜感的词句,拟人化的表达,描述了花孩子的美丽、活泼、调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花孩子的调皮、积极、幸福。教学难点: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种拟人化表达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 利用会意字的特点理解“罚”的意思,会写“罚”字。
2. 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情。
3. 抓住文中新鲜感的词句,品读、感悟并尝试迁移运用。
评价任务
、联系上下文理解“罚”的意思,指导书写“罚”字,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 品读诗歌语言,积累新鲜感的词语,仿照拟人化的表达进行小练笔,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回顾文本
5分钟
,复习朗读。
,回顾诗文主要内容。
能利用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二
细读文本
联想朗读
20分钟
活动一 (15分钟)
自读课文3-6自然段,找出哪些地方花孩子和我们很像。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罚”并指导“罚”的书写。
,想象画面,通过朗读体会花孩子调皮、积极的特点。
(完成目标一、二)
,联系生活、给字组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意。
,从中体会到花孩子的特点。
(评价任务一、二)
活动二 (5分钟)
-9自然段,找出还有哪些地方花孩子和我们很像。
,体会花孩子的幸福。
(完成目标二)
读出反问句强烈的语气,体会到花孩子的幸福。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关注表达
迁移运用
13分钟
活动一(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