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报告厅(多功能厅)
学术报告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管
理、交流机构,建一个报告厅也是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图书馆一般都设
置了报告厅或者多功能厅,为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设计应 以不影响馆舍的整体使用为前提。报告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嘈杂,首先应满足闹静分 区。另外,由于使用时人流集中,而且人流的性质与目的与阅览人流区别较大,最好 与主楼隔开,可单独设出人口,做到能分能合为最佳。报告厅要求大空间,一般考虑
设置200〜500的座位,其空间特性(跨度、层高、荷载)等结构方面的要求,难以适应 现代图书馆藏阅空间的“三统一”的模数,而且功能上也有其相对的不确定性。所以 报告厅设计时超过300个座位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于图书馆馆舍之外,自成体系; 单独设出人口及休息、接待室和专用厕所等,并与图书馆主体有方便的内部联系通道, 也有将报告厅置于顶层,避免厅中有柱。但是大量人流上下登楼,不够方便,且易造 成对阅览区的干扰,同时,独立开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 电影和投影、扩音等使用功能的要求。以下介绍几个图书馆的报告厅设计实例及简要
分析。(1)新建上海图书馆结合地形,将 1000座的多功能演讲厅以及声像资料部布置 在基地东北的斜角,位置突出,分合两便,闹静隔离,疏散直接,是现代图书馆处理 的比较好的范例,参见实例 12。(2)浙江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作为相对独立的 单元,可由北人口进入专用的休息厅。报告厅设有 200个座位,有电动黑板、电声设
备、电影放映室和专用空调系统,并附有贵宾接待室和相应服务设施,可以举办高层 次的学术活动。报告厅单元与主楼之间隔一小庭院,借以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及
美化环境。同时,从目录厅也可以通向报告厅和接待室,以便馆内使用和管理 (图8-9)
报告厅如果规模小,也可以设置在主楼内。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听讲人流与一般读 者人流完全分开。通常设在图书馆的底层,有单独的出人口。如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其主人口设在2层,而可容纳100人的小报告厅则设在底层东北角,有单独的出入口, 与大量的读者人流分开。由于其面积较小,故可安排在统一的柱网内,参见实例 6。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在主楼内。由于其规模较大, 将将其设置在顶层一一4楼上(图8- 10)。为了防止外来听报告的人流对馆内的干扰, 将东北侧门作为报告厅出入专用。但投人使用后,由于报告厅使用范围扩大,东侧门 不便利用,仍走正门。每逢报告厅有会议时,人流穿行正门及中央的共享大厅,尤其 在会间休息时,,而且不便于闭馆后报告厅单独使用。
报告厅的规模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任务而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
小型能容纳200 —300人,中型为400—600人,大型为1000-2000人。每人占建筑
面积0. 8-1. 0nl真。300座以上的报告厅宜与阅览区分开,单独布置,并应满足防 火疏散要求。如果报告厅是单独功能,地面要有升起,设主席台,座椅固定。如报告 厅有多功能要求,除举办报告、会议以外,还兼作展厅、放映厅等其他功能,则地面
不必升起,主席台也可考虑临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