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化学键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学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6/3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学键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课题
化学键
教材版本
人教版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所选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
45分钟
课程标准
了解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内容, 在前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对于今后物质的学习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分析
知识:①原子结构②键的概念③电子式的书写④化合价的掌握
技能:具备初步微观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2、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适时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识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知识与技能:
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
常规媒体
设计思路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宏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
【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板书】 2Na+Cl2====2NaCl
【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先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稳定结构呢?
【生答】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得失。
【解说】
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 e—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 e
设问激发
求知欲
宏观现象
感性认识

学会推理
步步引导
同化建构
从拟人化的行为中感知理性思维

—。,很想获得1 e—。。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正电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