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吧,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 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
(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3)反馈:
①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
③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从哪些字,哪些词中看出来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1、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