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简论网络舆论的监控] 舆论监督.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论网络舆论的监控] 舆论监督.docx

上传人:琥珀 2021/6/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论网络舆论的监控] 舆论监督.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①网络媒体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我国媒体格局当中的主流媒体。   2008年6月20日胡***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②总书记的讲话意味着网络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首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网络舆论的双重影响      积极影响。社情民意的表达。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2009年“两会”前夕,除了人民网继续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经典栏目外,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相关互动栏目,汇集网络舆论,通过网络媒体反映社情民意,深受好评。利用网络表达民意已成趋势。   网络舆论的监督。网络舆论成为社会监督的利器。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压力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去年广为人知的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事件等都因为网络舆论监督使问题解决进入了快速通道。网络舆论监督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消极影响。网络谣言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为“造谣者对社会现实的严重不满或别有用心、网络媒介的‘不守门’行为、受谣者对谣言信息的心理认同”③,使得网络谣言以网络舆论的形式传播并产生消极影响。   网络非理性情绪表达形成的网络舆论造成的危害更大。通过网络便利的沟通,网民极容易形成临时性的网络群体。网民在网络上言论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凸显出来,再加上网民群体极化、集体无意识、网民狂欢娱乐心理的影响④,网络非理性情绪的表达就再正常不过了。   网络非理性情绪表达形成的网络舆论往往失控,体现在现实生活行动中就是网络舆论暴力。“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有发生。从“铜须门事件”、“恶毒后妈事件”,到“小学生遭恶搞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正当权利多次受到“网络舆论”的严重侵害。   正因为网络舆论双重而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必须对网络舆论加以合理监控。      监控网络舆论      总结网络舆论事件,笔者以为可以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出发,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监控。   传播者。网络舆论要产生作用,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力,网络舆论的主体必然要达到一定的群体规模,否则就不能起到舆论压力的效果,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发现和监控,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参与者人数、跟帖数、转帖数、置顶时长等参数应该是判别一个网络发帖能否最终形成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的依据。然而这种情形具体怎么判定、操作,比如说跟帖达到多少才有可能形成影响大的舆论,有待实践验证。   此外,对于发帖者的目的和动机要加以推敲,及时监控传播者。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来看,笔者以为发帖者大致是这样两大类的动机:一类是求真、求是、求公正,一类是求名、求财、求搞。前者一般是发帖者出于正义感、责任心,对发生在身边虚假、不公、错误等事情不满,发帖者对事情无能为力或无法出面去解决,所以借助网络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