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重症肝炎.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症肝炎.doc

上传人:df158687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症肝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症肝炎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 一般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 大块或亚大块或大灶性的肝坏死伴肝细胞的重度水肿或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伴再生。食欲缺乏、频繁呕吐、高度腹胀、高度乏力、高度黄疸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甲型肝炎病毒易侵犯学龄儿童, 其次为青年, 男女发病基本相同。一般呈散发流行, 但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可呈流行性, 全年均可发病, 但以秋未冬初的发病率较高。乙型及其也型肝炎多呈散发,但有一定家聚性, 20岁--40 岁的青壮年发病者较多,无明显季节性。【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近期内有无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 有无输血、血制品、针灸史等。在流行地区应注意有无水源、食物污染史。二、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三型, 分述如下: (一)急性重症肝炎 1. 既往无肝炎病史。 2. 发病初期常与急性黄疽型肝炎相似,但病情发展迅速,起病 10d 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肝性脑病Ⅱ度以上, 如不积极抢救, 常于数日内昏迷。 3.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而无其他原因者。 4. 黄疽急剧加深, 肝功能明显异常, 特别是血清胆红素大于 171umol/ L 5. 肝臭、扑翼样震颤阳性。 6. 肝脏浊音界逐渐缩小。 7. 有出血倾向, 皮肤、粘膜和穿刺部位出血点或淤斑, 甚至胃肠道出血。伤口出血不止等。 8. 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呕逆),极度乏力,同时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狂躁、抑郁等昏迷前驱症状者,即或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亦应考虑本病。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 10d 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 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 黄疸迅速上升( 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 171umol/L), 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 ALT 升高或酶胆分离、 A/G 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 3. 高度乏力及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重度腹胀。 4. 可有明显的出血现象( 对无腹水及明显出血现象者, 应注意是否为本型的早期)。多于起病后 2周--12 周内死亡,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三)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史、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或虽无上述病史,但影像学、腹腔镜检或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根据临床表现, 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 符合急性肝衰的基本条件, 如严重的周身及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血清胆红素≥ 171u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 40% ,或经病理证实。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 出血或淤斑), 凝血酶原活动度≤ 30% 。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 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 20% 。【治疗】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 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 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 支持疗法, 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