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五中学(即墨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观点
作者、出处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A.诸侯推举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王位 D.益最终被启所杀
,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5.“姓氏寻根”“族谱编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的伤感与悲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创作主体的转变 B.儒学地位的动摇
C.佛教影响的扩大 D.社会形势的影响
,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8.“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9.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10.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1.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
A.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
B.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
C.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D.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1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13.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