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文档名称:

剩余价值理论意义.ppt.ppt

格式:ppt   页数:8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剩余价值理论意义.ppt.ppt

上传人:313327417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剩余价值理论意义.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24个23个考点数量删除考点变化2011年考纲2010年考纲?细微变化,相对稳定一、考纲解读-3-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09浙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剩余价值的含义10天津;价值规律的作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10天津;商品的二因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09广东;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的主张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07广东单科;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10江苏;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巨匠的理论遗产新课程高考已考情况考点专题一、考纲解读-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09浙江;10浙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10北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09天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和局限性10浙江;09江苏;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和评价10浙江;08广东单科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09浙江;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凯恩斯主义的实质09浙江;08江苏单科;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理论和模式新课程高考已考情况考点专题一、考纲解读-5-(2009年浙江自选·07)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2)鉴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真题感悟-6-(1)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在一定时期和范围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滞涨”。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私有化和自由经济,这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最终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衰退。所以,只要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解决,无论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中国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应从国情出发学****借鉴其中合理的成分。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弥补市场的不足。二、真题感悟?答案要点:-7-(2010年浙江自选·07)在讨论“德国市场经济模式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时,某同学认为,在德国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但通过制定和执行必要的政策法规维护了自由竞争。另外,德国早就建立了完整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现已超过德国,我国也应该建立德国那样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1)该同学看到了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哪些主要特点?(2)评析该同学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适用于中国的看法。二、真题感悟-8-①注重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②该同学只认识到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而没有认识到高福利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削弱德国的国际竞争力等消极作用。尽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人口多,起点低,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但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二、真题感悟?答案要点:-9-1、从背景创设来看:是书本材料和社会热点材料的结合。2、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不同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都强调要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模式作辩证的分析,既要学****和借鉴其中合理的、进步的、积极的成分,更要抛弃和克服其中不合理的、消极的成分,不能照搬,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3、从考查方式来看:主要是结合一定的情境材料考查考生对重要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评述,既有侧重于知识性考查的,也有侧重于分析和评价的。三、命题特点-10-4、从设问方式来看:每题包含两小问,第(2)问与第(1)问的答案有紧密联系。设问方式简洁明了,迷惑性不大。5、从答案组织来看:虽然都是对教材原文的整合,但需要从不同的考点提取相关内容,适当结合材料进行阐述。6、从整体难度来看:与必修教材的高考题相比,更立足基础,紧扣考纲,突出能力,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改的要求。7、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