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11济南恒大城开盘前项目协调会.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济南恒大城开盘前项目协调会.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济南恒大城开盘前项目协调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二者都是从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社会财力结构和社会积累职能日趋复杂化。具体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的急剧增长;(二)在社会财力的运用上,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通关系的广泛化、市场化。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财政和银行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但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而金融杠杆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而金融杠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而金融杠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两种经济杠杆不能单打一,要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以发挥交叉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的大体平衡。 2、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税收杠杆、补贴杠杆、预算杠杆、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等。 3、加速包括金融市尝产权交易市尝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建设,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在市场行为之上。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的最佳选择应是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即紧中略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一)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面临困难。当前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1)财政收支不平衡。199>79—1995年,财政几乎年年出现赤字2540亿元。据估计,这种收不抵支的财政状况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2)财力分散。由于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处理不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4年约113>.8%,是历史上的最低点。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实行了分税制,但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仍未理顺,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依然很低,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33%,而同期市场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多在70%
—90%之间,相对而言,我国属于“弱中央”的国家行列。(3)财政补贴过大。1993年财政的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分别为300亿元和400亿元,如此巨额的财政补贴已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4)债务规模大,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