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美国学者肯?梅茨勒1997年出版的《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在距离灾区400英里的旧金山,编辑要求记者采访地震目击者,女记者黛博拉?克罗薇素(Deborah Crowe)转向网络寻求帮助?在一个公告板上她发现有几个洛杉矶的网民也在线,她及时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了在线采访,在没有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什么不用电话采访?因为那个时候长途电话线路拥挤不堪,克罗薇素也根本不知道该把电话打给谁?事后得知,克罗薇素并不是那天唯一一个采用在线方式进行采访的记者?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采访方式――因特网在线采访,梅茨勒预言:“诸如电子邮件?新闻组之类的在线交流方式将改变记者的采访方式,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延伸使得这种变革得以实现?记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同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进行交流?通过网络,记者还可以同时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个人关于热点话题的讨论,记者可以从他们的讨论中获得各式各样的观点,包括美国式的观点?共产主义的观点,等等?互联网至少为记者提供了三种可能:基于电子邮件的电子采访;通过新闻组(newsgroup)?电子邮件列表(mailinglist)?公告板(bulletinboard),同有特定爱好的群体进行交流;从在线的资源获得资料?”①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正如梅茨勒1997年所预言的那样,今天在线采访已为全球记者广泛使用,并且在我国新闻界也开始得以应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上信息的“爆炸”,不仅给网上大量的?实时更新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也为媒体记者的采访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工具? 现在的传媒业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传统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间存在竞争,同种媒体间也存在竞争?新闻的竞争要求记者能够采写到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重大事件的首发?首先报道,对于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谁发表在先,谁就是胜者;另一层含义是独特的视角,发掘事实背后的新的事实?进行精辟的分析和深度报道?而在线报道可以满足这两个竞争的要求,互联网传播的迅速使得独家报道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记者可以从互联网众多的信息源中,提炼出独特的视角,对不同的阶层?不同者从多方面把握事件的本质? 1997年3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于卓运用在线采访,采写了《网上风景无限》一文,成为我国成功运用网络采访方式的第一人?②在线采访的主体可以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也可以是网络媒体的记者? 网络记者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李希光教授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入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③而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④区别于传统媒体记者的是,网络记者应是一种身兼数职(采写摄录?编辑?播音?主持人?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 Journalist)? 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我们将在线采访分为两大类:点对点采访和点对面采访?点对点采访方式――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E-mail,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