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建国大业》与革命历史叙述的变迁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国大业》与革命历史叙述的变迁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6/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国大业》与革命历史叙述的变迁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国大业》与革命历史叙述的变迁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
《建国大业》自近期上映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其无论是从主旋律影片制作还是从商业影片运营甚至艺术探索的角度,都被认为有大的突破;而其明星阵容之强大更是为史上罕见,即使好莱坞也难以企及。因此,对这样一部超级制作的影片,仅仅简单的盛赞或否定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而若联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创作以及这2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革命历史叙述,或许能有所发现。一、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与主旋律叙述的策略《建国大业》(韩三平、黄建新导演)作为国庆献礼片,很容易让人想到20年前的电影《开国大典》(李前宽、肖桂云导演)。两部影片内容和故事情节大致相当,主要围绕1949年共和国建国展开叙述,所不同的是,两部影片出自不同的时代,时代主题及精神内涵不同,反映在电影的叙述中,必然令电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及意义,这也是今天在比较这两部电影时所体味到的强烈感觉。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开国大典》的叙述重心在于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逆转的背景下,呈现两个阶级及集团在面临生死决战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并以此揭示出人民作为真正主人的历史必然。相比之下,《建国大业》则把重心放在了如何建国这一时代的主题上,因此其叙述起点是从抗战胜利后开始,围绕国共和谈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展开叙述。两部影片讲述的历史的节点虽然都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但因其起点不同,其呈现的主题及意义也不尽一致。如果说在《开国大典》中关注的是毛泽东关于兴亡成败的思考,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的话,那么《建国大业》则更为关注民族国家的建国问题。后者虽自抗战胜利后开始叙述,但其实已预设了一个上下文,即中国在经历了一百年多年帝国主义侵略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彻底的胜利,国家长期的四分五裂和积贫积弱,都使得结束内战与和平建国成为全国人民的急切需要和愿望。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继续分裂中国,其溃败似乎就不仅仅是其作为剥削阶级,而更多与其违背了历史潮流和民心向背有关。此外,若从处理材料的角度看,两部影片也存在一个大的变化。在《开国大典》中,日常及家庭生活的场面和细腻的细节随处可见,毛泽东和蒋介石显示出他们的丰富性的一面,相反,在《建国大业》中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人物个性则被很大地压缩,其作为象征性的一面反被极大地突出。这从两部影片中对毛泽东和子女的关系的处理可以看出,《开国大典》中有几次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对话,而在《建国大业》中毛岸英则始终没有出现。同样,即使是在表现毛泽东和女儿李讷之间的关系时,两部影片也很不相同,《开国大典》有几次表现毛泽东疼爱女儿的场面,而在《建国大业》中这种关系却是以李讷念着“我是中国人”的画外音来表现,父女之间显然存在另一更高意义上的抽象关系。在这里,日常生活无疑已被一种明显的象征色彩所包裹。在谈到《开国大典》时,有很多评论家当时都已注意了电影中人物形象立体丰富的一面,并认为是其高度艺术性的体现。“在近年来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开国大典》无疑是最成功的一部。它摆脱了让革命领袖鹤立鸡群唱独角戏的俗套,也避免了堆砌事件的被动叙述,而是把历史英雄和普通人一样作为历史过程中的一员,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展示人的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使历史成为人的历史,使人成为历史过程中的人”[1]。其中被多次提到的有毛泽东同子女的交谈、“微服私访”吃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