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经选余冠英
诗经选余冠英诗经选余冠英《诗经选》 一、 编者简介
二、略说《诗经》
三、从《诗经》到《诗经选》
四、作品选录
五、关于《诗经选》的评价
六、关于《诗经》的译法问题
书籍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诗经选》
一、 编者简介
二、略说《诗经》
三、从《诗经》到《诗经选》
四、作品选录
五、关于《诗经选》的评价
六、关于《诗经》的译法问题
余冠英(1906~1995),字绍生,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民盟成员。1906年5月16日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 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三卷本)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
一、编者简介
余冠英
二、略说《诗经》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另外六篇有目无辞。305篇中多是各地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的制作。
其采集方法有三种说法:
A、“采诗说”。(《汉书·食货志》)
B、“献诗说·王制》)
C、“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的分类:
诗曰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类的,风土之音曰风,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有十五国风,160篇;朝廷之音曰雅,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宗庙之音曰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即铺叙、比喻、起兴。
《诗经》的社会作用:兴(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观(考察现实的认识作用)、群(相互感化提高的教育作用)、怨(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三、从《诗经》到《诗经选》
1、概说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独《毛诗集》得以流行于世。历代注释《诗经》者甚多,影响最巨者有:汉末郑玄的《毛诗郑笺》、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陈奂的
《诗毛氏传疏》等。
俗话说“诗不可译”,白话之后,诗意大变。今人关于《诗经》的注本虽然很多,但是余冠英所做的《诗经选》至今仍被专家公认为选注本中的巅峰之作,是近几十年影响最大的《诗经》注译本。
2、《诗经选》
余冠英的《诗经选》精选106首诗,由1955年编成的《诗经选》与《诗经选译》合并而成。包括《国风》七十八篇,《小雅》二十三篇,《大雅》三篇和《周颂》二篇。
该版《诗经选》分三部分:前言、目录、作品选译。
“前言”部分是余冠英对《诗经》组成、来源、以及所歌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进行的阐发和评析,“前言”后面附记他对该版注译本的介绍和说明。
目录分“国风”和“雅·颂”两部分,两部分之中又依据《诗经》分成详细的篇目,选目得当。
“作品选译”中每篇作品选又包括诗歌简略介绍、原文、注释、今译四板块。诗歌的介绍简略易懂,能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思想,做到“未读其文,而知其大意”。其注释也是讲求炼字,简洁明了,追求训诂信实。而译诗畅达而富于诗味 ,追求与原作形式的大致统一,读来朗朗上口。
四、作品选录
1、《周南·芣苢》
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释】 ①“芣苢(音浮以)”,植物名,就是车前,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 ③“有(古读如以)”,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是见到芣苢动手采取。 ④“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