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滕州二中 2015 级 设计教师:高二物理组教师
活动方案一: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一、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二、课题背景说明:
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
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来自太阳、 地球的热辐射, 宇宙射线、雷电等。
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内容:
有益辐射现象。
有害辐射现象。
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五、课题研究方法:
建立合作小组, 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 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 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 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 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 :课题培训阶段。(1 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 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 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 个半月)
1)第 1—2 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 3—4 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 5—6 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 7—8 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 9—10 周:进行结题工作。
任务分工
1)搜集学习性资料:
2)调查与访问:
3)整理分析资料:
4)板报制作: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美术工具、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活动心得
研究报告
.
.
宣传板报
活动教案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
电磁波是一种高速传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的微粒物质,又叫电磁烟雾或电磁辐
射。经研究发现有人将电磁烟雾污染称作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 4大污染。
一、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即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源一般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类。天然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引起的磁暴等;人为电磁辐射,有电波发射设施(如广播、电视发射塔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