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 un ctional dyspepsia , FD ) 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FD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 19 %~ 41%, 我国某市一份调查报道, FD 占该院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 50 %。 FD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 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已证明 FD 主要具有以下病理生理学改变:①动力障碍: 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消化间期Ⅲ相胃肠运动异常等。近年研究还发现胃肠动力障碍常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②内脏感觉过敏: 研究发现 FD 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的异常有关。③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研究证明, 部分 FD 患者进食后胃底舒张容积明显低于正常人,这一改变最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精神社会因素一直被认为与 FD 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 FD 患者存在个性异常, 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还有调查报道,在 FD 患者生活中,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但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未阐明。约半数 FD 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由此而引起的慢性胃炎, 但研究至今未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与 FD 症状有明确的相关性; 且长期随访证明, 经治疗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并伴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善之后, 大多数患者症状并未得到改善, 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在 FD 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或者仅与某一亚型 FD 患者发病有关。此外, FD 患者中胃酸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有研究发现 FD 患者的十二指肠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加,酸灌注十二指肠可引起症状,因此 FD 发病与胃酸分泌的关系亦未明确。【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 病程经年累月, 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上腹痛为常见症状, 常与进食有关, 表现为餐后痛, 亦有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 亦可无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是另一类常见症状,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伴或不伴有上腹痛。这些症状发生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上腹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同时存在。木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根据临床特点, 最新的罗马Ⅲ标准将本病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 epiga st ric pain syndrome , EPS ): 上腹痛和(或) 上腹灼热感;②餐后不适综合征( po st prandial di st 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