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doc

上传人:薇薇安 2021/6/15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讨论稿) 
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从事口腔医疗卫生保健的专门人才的教育,规范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合格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质量监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保证国内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国内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参考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结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国内医学教育认证标准,特制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第一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口腔卫生保健机构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初步口腔临床能力、终身学****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口腔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口腔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其将来胜任口腔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具备继续口腔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的自觉再提高能力。本标准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只对我国本科口腔医学教育的基本方面提出最低要求。长学制教育可以适当参考此标准适当提高要求。本标准既通用于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也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不提出具体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以利于各校的个性发展,为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本标准尽量反映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方面的要求,是各个院校制定本身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必要基础,是本科口腔医学院校(系或专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参照标准,有望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标准也将用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评价与认证,并希望通过广泛研讨不断修改,通过评估与认证实践不断得以检验和完善。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
1  宗旨及目标
宗旨及目标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明确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院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校(系、专业)师生周知。
学术自治与学科融合
独立的或综合大学中的口腔医学院必须根据各自的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
予的权力,自主制定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自主分配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与大学各综合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
 教育结果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进而成为符合要求的口腔医生。
2 教育计划
课程计划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和口腔医学科学进步和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制定符合本院校(系、专业)实际的课程计划。
2.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制定的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应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变化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计划必须体现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课程设置内容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两者之间的比例可由学校或口腔医学院(系、专业)根据实际合理设定。
2.2 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学****主体,提倡自主学****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实践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科学思维、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释】
●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讨论式等模式。
2.3 科学素质培养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了解一定的研究方法。
 课程设置
2.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的思想道德课程。
2. 自然科学课程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口腔医学生学****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2. 生物医学课程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适量的生物医学课程,为其学****临床专业课、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
● 生物医学课程,通常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还包括体现这些生物医学内容的其他整合课程。
2.4.4 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
.4.1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课程计划中适当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日益变化的人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