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古代家庭文化].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古代家庭文化].docx

上传人:琥珀 2021/6/1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古代家庭文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古代家庭形成的时间,大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家庭;也有人认为,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了家庭。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即家庭形成的历史是极其悠久的。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家庭成员的心理慰藉和精神依托。   早在甲骨文中,“家”就是一个常用字。但对于“家”字的构形的解释却有着较大的分歧。《说文》:“家,居也,从宀?省声。”许慎认为“家”义为居住,是个形声字。段玉裁进一步认为:“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为人之所居。”他认为,人所居住的家是从“豕之居”引申过来的。这说明,段玉裁实际上是把“家”字理解为会意字了,也就是“从宀从豕”,会合出“豕之居”(即猪圈)的意思。周伯琦也采纳了段玉裁的观点,他在《六书证伪》中说:“家与牢同意,豕居故从豕。”杨树达则认为,“家”字之所以由宀、豕组成,是“悬豕于堂”的样子,他还是认为“家”本来就是“人之居”,而不是“豕之居”。吴大?等人根据殷墟卜辞中的辞意,认为“家”就是宗庙,其中的“豕”是供奉给祖先神灵的牺牲。   那么,“家”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考察甲骨文和金文,我们找到“家”字的如下常见写法:   甲骨文:金文: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了甲骨文的前三个字形和金文的前两个字形外,其他三个字形并不从宀从豕,而是从宀从犬。这就证明了,许慎所说的“?省声”是与“家”的古字形不相符的。   “家”字为什么既可以从豕又可以从犬呢?关于这个问题,方浚益在《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中说得很好:“岂以犬豕皆家畜,故或从犬或从豕欤?”犬和豕都是很常见的家畜,用它们作为家的代表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有了家庭饲养的动物,才是人们定土而居的开始,也才是家的早期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主要靠狩猎作为生活来源,当捕获的猎物有了剩余,便把其中一部分关起来,加以驯养,这些野兽慢慢就变成了性情温顺的家畜,这就是“拘兽以为畜”。被驯养成为家畜的种类很多,除了“豕”之外,还有牛、羊、犬、兔等,这些牲畜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肉和皮毛,而且还能充当祭祀用的牺牲,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家庭饲养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田猎,成为人们获取牲畜的最主要手段。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开始由游居改为定土而居。因此可以说,人类从田猎生活进入定居生活的标志之一,就是对牲畜的饲养。而当人们定土而居之后,才算真正有了家。   据《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这里的“营窟”与“?巢”分别指穴居和巢居,是人类还不知道如何建造房屋的时候的两种主要的居住方式。《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筑巢而居,不仅可以隔开湿热的地面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躲避野兽的袭击。不过,这两种居住方式都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人们逐渐改进自己的居所,比如把在树上建居所,改成在由木桩制成的“木台”上建造居所。这种居住****俗在汉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汉字中的“京”字,甲骨文写作、、等形(也有人认为是“亭”字),其字形上半部分像屋顶有墙身的房子,下半部分是由几根立柱架起来的木台,整个字形就是架在木台上的房子的形象。木台上面是供人居住的室内空间,木台下面则是半敞开的,可以用来豢养家畜。这样的****俗在近现代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区仍可找到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