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苏联新闻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影响中国的新闻人】.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联新闻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影响中国的新闻人】.docx

上传人:琥珀 2021/6/1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联新闻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影响中国的新闻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多总比少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各种不同的听众要求从不同方面了解这个世界。只有使新闻报道面更广、来源更多,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梅益   梅益(1913―20xx),广东潮安人。1931年在北平考入中国大学。1935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市委成员、书记,创办《每日译报》,并主编《华美周刊》、《求知文丛》和《上海一日》等书刊。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共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   1947年开始从事广播事业。这一年他来到延安,在新华社任编委、副总编辑,分管口语广播。1949年10月1日,他主持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实况转播工作。195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时任副局长。从1952年起,他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一直到1964年。在此期间,他主持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和普及有线广播网,同时建立并初步完善了新中国的对外广播系统,使中国在1962年成为继美国、苏联以后的第三个对外广播大国;梅益在任期间还领导建成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并录播了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的电视实况。   梅益还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8年他参与过美国记者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辉中国》(《西行漫记》)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后又翻译了斯诺夫人韦尔斯所写的《续西行漫记》。      生命之光不灭   奋斗之火不息   ――温济泽   温济泽(1914―1999),江苏淮阴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6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7年到达延安。历任陕北公学教员,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解放日报》副刊部主编。1946年6月任新华社口头广播部第一主任,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主要创始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温济泽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