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谷城县规划计划
篇一:谷城县茨河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享受教育,幸福人生
——谷城县茨河中学学校发展规划(2010——2014)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并为教师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引导达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凝心聚力,规范管理,使师生、校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2010——2014年学校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三百余人,在职教职工50余人人。
(二)、办学优势;
1、学校地理位置好,招生范围内居民越来越多,生源充足。
2、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和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管理队伍。
3、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一直秉承 “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实施的“课堂生活重建”实验与研究获山东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
“五小”活动评为潍坊市素质教育优秀活动项目。2000至2008年,教师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教学教研论文90篇,获奖100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省、市竞赛中获奖600余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教
学示范学校、文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素质教育传统项目学校、绿色学校、和谐创建示范单位、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2008年,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三)、薄弱环节
1、办学经费异常紧张。学校每年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只有六十万左右,仅能满足日常开支。而最近几年每年用于基本维修维护,绿化,取暖设施配套、改造,图书仪器、微机等设备添置等费用越来越大,致使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
2、学校基本办学设施严重不足。
(1)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存有诸多安全隐患。所有教学楼都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许多地方渗漏严重,供暖设施、给排水管线应全部更新;绿化带需逐步优化。
(2)功能教室几乎全部改作教室使用,仅有多媒体教室和音乐教室各两口,图书室、仪器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各一口。
(3)教室严重短缺,班额过大,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4)图书仪器远远达不到配备要求,现有图书不到应配备的百分之十;多媒体进教室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学生微机需要全部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3、学生总量仍呈上升趋势,管理难度增大 。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由于缺少竞争的机制和环境,部分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师德素养和敬业精神尚需进一步提高;
(2)学校名师数量不足,学校仅有一名县级名师,省市名师和特级教师还没有;学术型、研究型教师缺乏,科研、教研氛围不浓,严重影响校本研训的质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3)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浓,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
(4)教师与家长沟通协调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有待整体提高。
(5)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第一,育人为本”的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位老师心中。
5、学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学校领导力、执行力偏弱。
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科室管理人员配备不齐,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不高,文字表达水平较低,影响到学校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升;学习自觉性较差,管理理论薄弱,管理方法单一,教学理论缺失,指导教学能力差。
受体制等方面的影响,管理人员在执行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学校管理人员在不同程度上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拖累,常规教育教学的管理、检查、研究、指导上精力不足,下的功夫不够。
(2)教育教学管理还不够精细。
教学管理方面:教学常规、教学行为不够规范;新课程理念在课
堂教学中的落实程度不够;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研组活动等工作流于形式。
学生日常习惯养成方面: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很不理想。
安全管理方面:落实不严、不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环境卫生和公物管理方面也有疏漏处。
职工的管理考核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旧的考核办法不能使用,新的考核办法迟迟没有形成。
(3) 校本课程开发严重滞后,还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4)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需整体构思,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