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doc

上传人:2890135236 2021/6/26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析区域产业构造及产业构造优化————以荆州市为例
第一章:区域产业构造概念及其特征
①、 区域产业构造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开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构造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构造,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
②、区域产业构造的特征
条件制约性。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构造,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
部门构造与空间构造的区域统一性。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开展阶段产业构造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构造也可以反映产业构造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构造可以反映产业构造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构造与产业空间构造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
多样性。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构造的多样性
开放性。 区域产业构造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展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
第二章:产业的划分
一、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构造的根底,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展归并分类。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ⅰ、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
内容:
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
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
优点:提醒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展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根底。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
ⅱ、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开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效劳。1935年,费希尔在?平安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展了理论分析。
ⅲ、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
①、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
②、内容:
⒈资源密集型产业:
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 占有突出比重〔纺织、效劳〕。
⒊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机器制造
⒋知识密集型产业:又称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的产业,如北大方正,科技一条街
优点: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展比拟、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等
③、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X围不容易界定
ⅳ、产业地位分类法
⒈划分标准: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
⒉内容:
①、根底产业:在产业构造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开展提供根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效劳的产业
②、瓶颈产业:在产业构造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开展提儿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开展的产业
③、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