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大蒜播种过程特点及机械化播种迫切性 播种过程特点 农艺影响大蒜鳞牙朝向, 脊背朝向是大蒜播种时的两项重要农艺要求。这两项农艺条件对大蒜生产的产量, 质量和收益产生比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种植是否成立的程度, 如果大蒜播种时, 鳞牙朝下比例比较大的话,这季大蒜种植基本上亏损。大蒜播种时的其他农艺要求, 如行距, 株距, 播种深度, 播种时间等条件虽然对大蒜的产出效益影响也比较大, 但这些条件很方便采用机械化方式去实现和控制。因而在机械化大蒜播种中,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鳞牙的朝向对大蒜的影响, 主要是对蒜头重量和横径产生影响。依据普遍农户大蒜生产得到的经验及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 参考文章: 金诚谦等大蒜播种时鳞芽朝向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4) : 播种时鳞芽朝下时, 收获蒜头重量轻,横径小。单体与鳞牙朝上比,重量只到 60% ,横径只到 80% (横径与大蒜价格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基本上倒立栽培产出蒜果均处于严重低价区域) ,倒立播种在相同条件下的产出价值仅为朝上播种产出价值的 49%( 相关分析见附录)。大蒜种植时脊背朝向主要影响大蒜生长时的叶片朝向,进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其影响的显著度不及鳞径朝向的影响,目前有这方面研究、试验及论文,但暂时没有找到。 劳动强度大为保证大蒜播种时的鳞牙朝上和行株距的一致性, 国内主要采用人工播种。播种时为保证鳞牙朝上,播种人员一般从蹲到跪,或者半蹲半跪的方式播种,其劳动强度可想而言。即使和其他人工作业的农作物播种比起来,其劳动强度也基本上是最大的。 用工集中依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大蒜播种面积在 1000 万亩左右,其中中国是大蒜的主要产地, 播种面积为 600 万亩左右。中国主要产区在山东金乡为中心, 500 公里范围内; 大蒜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 9 月下旬到 10 月上旬;播种时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播种效率比较低,熟练大蒜播种人员一天仅能完成 2( 亩)的播种面积,一个大蒜播种季度需要几千万人天的工时。由于播种地域, 时间, 效率的限制, 大蒜播种用工非常集中, 大蒜主产区要获得播种劳力困难。 机械化播种需求迫切中国成为大蒜的主产区, 除中国部分地区大蒜个头大, 质量好外, 劳动力充足及成本低是一个主要因素。大蒜从播种, 薄膜开口到收蒜薹、蒜苗、蒜果, 每一株大蒜需要手工完成工序数 5到7次, 其中每一道工序, 都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去, 由于中国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成本低,所以大蒜种植面积很大,出口量也很大。每年出口量达到 200 万吨以上,是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出口品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劳动力正在变得不再充足, 劳动力成本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相关资料表明,从 2008 年到 2015 年, 中国农业单体从业人员成本提高了 3倍, 新的农村体力劳动力基本上没有得到补充。这一现象逐渐使中国大蒜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增长到一定程度, 当劳动力成本到达某个临界值时, 在未来十年内, 大蒜将很难再在国内进行规模化生产。受到可耕种面积制约,国外不考虑农艺要求的机械化播种方式也难适应国内环境和武功, 最近一些年大蒜播种面积已经大大减少, 未来几年规模种植将可能会完全从该地区消失。依据笔者山东, 河南, 湖北, 陕西, 四川等各地的调研结果, 大蒜从种植到收获, 单亩人工成本已经达到 1200-2500 元左右,而且这一成本在未来还将不断攀升;更可怕的是,在大蒜生产季节,有时候有些地区几乎找不到用工。实现大蒜播种、收割、提薹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今天,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基本上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下一步在经济作物上实现机械化,是一种大势所趋。 2 国内外大蒜播种机械化情况国外发达国家, 如美国, 法国, 日本, 西班牙等国家, 在大蒜生产上基本上都实现了播种机械化。但这种机械化是受到限制的机械化,没有考虑农艺要求,无法保证鳞牙朝上。在这些国家不保证鳞牙朝上的种植是行得通的, 这些国家要么可耕地面积相对宽裕, 要么蒜农可以通过大蒜分级, 用比较高的价格在其国内来销售这些产品, 其经济效益基本上不太受到影响。包括中国农科院在内的多家研究所, 企业, 农户, 都在大蒜播种机械上有过尝试, 开发十几种大蒜播种机产品, 但受到各种技术和适应性限制, 没有一种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也没有一种形成商品化广泛推广。国外的大蒜播种机也在国内进行过市场行为, 如西班牙的宝奇和法国的艾门及韩国的大蒜播种机企业等, 都在国内进行试验销售, 但基本上都是无果而终。新疆昭苏引进过艾门的大蒜播种机、山东莱芜引进过韩国的大蒜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