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1/6/30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 思考一切 是他一贯的性格, 思考一切 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因此,学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课文导学:
思考:
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这个标题中的 墓前 和 讲话 ,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 敬仰(颂扬) 悼念。
⑶.据此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三.讲解文章第一部分。
㈠.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 下午两点三刻 , 最 、 还 、 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是 、 停止思想 、对于、不可估量、 空白 。
思考:
⑴.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
明确: 下午两点三刻 :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⑵.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 最 :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⑶. 还 字能否删去?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⑷. 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是 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
⑸. 在安乐椅上睡着了 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
⑹. 停止思想了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底睡着了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 心脏停止跳动 代替 停止思想 ?
明确:讳饰手法。第一自然段中不用 心脏停止跳动 ,而用 停止思想 ,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 讳饰 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⑺.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个 对于 、 不可估量 、 空白 分别换成 和 、 巨大 、 严重情况 ?
明确:第二自然段不用 和 ,而并列用两个 对于 ,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 巨大 ,而用 不可估量 (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 严重情况 ,而用 空白 ,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⑻.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