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水浒》好汉面面观.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浒》好汉面面观.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1/7/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浒》好汉面面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浒》好汉面面观
  《水浒》中“好汉”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但在文本中却是一个含义模糊不堪的概念,总体来看,不满现实秩序,敢于反抗现实,挑战传统道德,是这类人的共性。其具体情形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胸怀大志、身怀才能、屈身下僚、不满自身处境,一心上爬的人。宋江应是梁山第一条好汉,也是这类人的代表。宋江本是济州府郓城县的押司,只是在衙门中混饭吃的角色。但他却是一个胸怀大志,有才干,不甘平庸的人。据第39回中他在浔阳楼上“误题”的反诗可略知一二。在诗中宋江表达了对自己的“权谋”甚为自信,他把自己比作卧荒丘的猛虎,对自身的处境非常不满。在诗中他要用“血染浔阳江口”的方式来报“冤仇”。究竟是向谁报仇呢?联系到第二首诗和前面创作此诗的心理描写,这“冤仇”就是有奸臣当道,使他“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在第二首诗中他表示要超过黄巢,而从宋江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只学了黄巢举义旗,而未率兵攻城掠地,建立国号,自立为帝。宋江的理想是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并不是推翻当朝统治者。为了向上爬,他从在朝在野两方面入手,准备了资本。在朝,由于他出身低微,没什么有力的背景,只能与同僚周旋,最多赢得县令的赏识。宋江编织关系的水平很高
,只是郓城县水太浅,对宋江上爬起不了什么作用。在野方面努力收获不小,为他赢得了好几顶高帽子:“孝义黑三郎”、“山东呼保义”和“及时雨”。“孝”,界定宋江在家与父母的关系,称道他对老父孝顺。“及时雨”“呼保义”是界定宋江与同僚、江湖朋友、熟人、弱势群体的关系,这两个称号反映了他在社会上的声望。宋江的“孝义”,体现他在对老父的关系上。接到宋清寄来的父亲“因病身故”的信后,“自把胸脯锤将起来,自骂:‘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事之道,畜生何异!’”等到心急火燎奔丧回家,看见老父安然无恙,便大骂兄弟宋清是“忤逆畜生”,责怪他不该编造老父去世的谎言。他被官军抓捕时,表示服刑回来后务农,“也得早晚服侍父亲终身”。“呼保义”、“及时雨”反映在与江湖好汉、弱势群体关系上。宋江仗义疏财,扶弱济困,也打抱不平。如资助阎婆惜、张文远、薛永、武松等,给晁盖等通风报信,在清风山救刘高之妻等等。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声望,让江湖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致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力量,拥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宋江亡命江湖时,走到哪里都有人追捧他。作为在野的宋江,头上有了几顶高帽子,表明他在野时在处理横向关系方面,确实“权谋”了得。如果在魏晋时代,举个“孝廉”去做忠臣已绰绰有余。宋江本来就不满足于在野的声望,他在野的活动就是为了入朝做忠臣、贤臣,所以,他对在野活动的结果并不满意:“结识了多少江湖上的人
,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宋江生不逢时,宋朝奸臣当道,非亲不用,并不认为宋江可以做忠臣、贤臣,反而感到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如蔡九、黄文炳之流,听到江湖上“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谶语,就密谋抓捕处死宋江。由“在野”而入“在朝”,由孝子、义士、好汉而为忠臣、贤臣,仅凭小打小闹行不通了,宋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走“要做官,***放火受招安”的路子,终于被迫上了梁山,做了名副其实的大王。
  宋江的终极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宋江表现为本质上的奴性与行为上的叛逆性的人格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