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学考研金融是文科里极少数需要考数学的专业之一。数学满分 150 , 英语政治满分都是 100. 专业课一般做一门考, 满分 150 , 但是不同的学校专业的科目都不一样或者多少有点区别, 所以需要去该校的官方网站了解。总分 500 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金融类机构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 特别是证券业、银行业, 人才需求正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倾斜。金融学考研竞争之激烈导致考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录取人数、报考人数、命题形式、阅卷尺度等因素也都与考研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说, 金融学考研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 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那么,我们看看考研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吧――第一节预习课:金融学考研常识预习思考题: 问题一:金融学考研的意义何在?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将会得到这些: I 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过程。金融学的学科体系神聚而形散,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都是统一而贯通的, 但是无论是从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几大领域, 还是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主干课程的角度来讲都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 如果你可以从某个方面找到其中两者之间的联系,你将会对金融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比如银行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货币银行学与投资银行理论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个系统总结的过程, 只要你以后不离开金融领域, 这个工作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II 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历练的过程。考研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心理品质成长的过程,这其中的许多辛酸和苦闷是没参加考研的人所不能够体会的, 不断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把这些消极的情绪消减, 让阳光照进你的心灵, 学会在压力面前不断努力的过程。特别是金融学这样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 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的比拼, 而如果你准备报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上海财经大学这样的院校,拼到最后也许就是“肉搏”,就是一场精神的战役,从中要学会取舍,学会理解得失。总之, 研究生阶段教育是广大有志于从事高层次金融工作的学子们必备的基础阶段, 从中将会获得从事金融事业的基本意识、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基本能力, 全面提升专业水平, 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广的空间。问题二:近年来金融学的报考与录取情况怎样? 近十年来, 金融学几乎每年的全国报考人数都排在前 6位, 从跨考教育服务的考研学员来看, 金融学也是典型的热门专业。以近两年的数据为例, 2005 年有 134,300 人报考金融学,在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排名中位列第四; 2006 年 128,000 人报考金融学, 位列第三, 200 7 年依然排在第六位。经济学排名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金融学( 含金融工程) 报考统考人数达到 1192 人, 实际录取 69人, 录取率只有 % ; 200 6 年的报考统考的人数达到 1084 人, 2007 年报考人数为 1145 人。综合大学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学, 2005 年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两个学院的金融学报考人数合计达到 1324 人,实际录取 86人,录取率仅 6%。 2006 年该学院的复试分数线为 404 分,录取率不足 5%。 2007 年光华管理学院录取率为 % , 经济学院为 % ; 南开大学的金融专业实力雄厚, 2005 年金融学报考人数 904 人,实际仅录取 63 人,录取率 7%; 2006 年报考 891 人,除去保送录取 40 人,录取率只有 5%, 复试线 390 分; 地处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的复旦大学, 200 5 年金融学报考人数 1134 人,实际录取 45 人,录取率低至 4%; 200 6 年该校金融学专业的录取率更是不足 3% ,复试分数线高达 423 分。 2007 年 1458 人报考,录取 125 人。 2008 年,金融学国家线的总分要求是 335 分,仅次于文学和法律硕士。但是仅就金融学而言,不同的学校报考和录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有: 从报考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 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般满足这样的规律: 重点财经类大学﹥重点综合性大学﹥重点文科类大学﹥重点理工类大学﹥一般财经类大学﹥一般大学。不同地域的学校金融学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满足这样的规律:东部沿海的学校( 特别是上海、广东地区) ﹥京津唐附近的学校﹥中部地区学校﹥西部地区学校。例如, 上海财经大学的其他专业在全国排名亮点很少,但其金融学尽管录取人数不少( 2006 年、 2007 年均招收 90 人),但淘汰率之高也是惊人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因为其特殊性,报考人数也是居高不下。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