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题简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倾听, 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 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 倾听美妙的音乐, 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立意自定。 3.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 题目自拟。 5. 不少于 600 字。 6. 要求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文题解析】作为话题作文,是第一次在南通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上出现,这不仅是与高考接轨,更是为了充分体现考生再现思维的个性化特点, 让更多的考生能够在试题所界定的话题范围之内尽情的展现自己。可以这么说命题者在命题时并没有给考生设置审题难度, 为确保每一个考生都能准确地审题, 命题者在命题时提供了大量的提示语, 无疑又给考生减轻了审题的难度。那么针对这一话题,我们的考生还应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准确审清题意尽管“倾听”这一话题不具备审题的难度,再加上题目前还有那么一大段提示语, 但是我们的考生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倾听”与“倾诉”还是有区别的, 不少考生把“倾听”写成“倾诉”; 二是“倾听”是双方的, 不应当只注意到上对下, 平辈之间, 上下级之间都可以“倾听”; 三是一定要在作文中出现“听”的内容, 不管它在接受“听”时的形式如何。如果偏离了以上三点内容, 将会直接导致考生在审题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 2 、突出情感体验我们说通常意义上的“倾听”是从人的听觉上去表现的,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 倒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成了考场上的一大亮点,比如我们的例文一就属于这类内容,考生把自己“听”到的跟自己的思维、体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非常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场作文的人文性特点。 3 、选准倾听对象“倾听”作为一个动词,它后面必须要带一个名词,不管这个名词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那么这个对象的选取, 就可能就是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一类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砝码。不少考生对“倾听”对象的选取, 不假思索, 随手拈来, 把一些根本没有品位的“倾听”对象搬到作文中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相反,倒是那些无形的对象,有意识的对象作为“倾听”的对象,更为精彩,比如《幽谷天籁》、《笛声悠悠》、《大唐的声音》等文题即显得非常的大气。 4 、拟出一个好题作为一个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实在是能为考场作文增色不少, 比如像上文我们所举到的三个题目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像《幽谷天籁》、《笛声悠悠》、《神曲》、《耳边钻石》、《怎一个“听”字了得》这类文题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我们的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怎能不为之而称道呢! 5 、立意形式创新要想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首先得必须赢得阅卷老师的眼球, 为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要尽可能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 不仅在文章的立意、构思上独出心裁, 做到立意高远, 更重要的是要在作文形式上新颖别致, 避免平铺直叙。“倾听”不仅可以用耳, 还可以用眼、用心;“倾听”的可以是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