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平仄要区别平仄, 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 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 不平就是仄"。现代汉语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例如: 妈麻马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粤语九声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阴阳阴中阳平上去平上去入入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史试时市事色锡食粤语九声中, 第一、四声( 阴平、阳平声) 是平声, 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 都属仄声。以后查字典的时候( 如商务大词典) ,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 1-9 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卖尽青山当画屏。仄仄平平平仄平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卖尽青山当画屏。仄仄平平仄仄平从以上平仄排列, 用古声是合联律, 而用今音则不合了( 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四声与平仄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 这是汉语( 以及某些其它语言) 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 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 ;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 ;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