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食品分析重点89291.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分析重点89291.doc

上传人:gyzhluyin 2016/6/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分析重点8929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准确度: 表示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公认的标准值( 真值) 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测量值在平均值附近的分散程度。误差的类型: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采样分为属性采样和变量采样。食品营养素的分析及化学特性分析水分活度:在同一条件下(温度、压力和湿度等) ,溶液的逸度和该条件下纯水的逸度之比,可用食品水分的蒸气压(p )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p o )之比近似表示。卡尔- 费休法是水分分析的标准方法,用于校准其它分析方法。常规的酸度分析因实际检测指标的不同可分为: ①总酸度, ②有效酸度,③挥发酸。总酸度: 又称可滴定酸度, 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可通过标准碱溶液滴定所有酸进行定量分析。有效酸度: 即氢离子活度, 它直接反映样品中游离的氢离子浓度,代表已解离酸的浓度,可用 pH 表示。挥发酸: 是指食品中容易挥发的有机酸, 其大小可通过蒸馏法分离,然后用分析可滴定酸的方法测定。制备标准酸时用碳酸钠标定, 制备标准碱时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挥发酸的测定――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先将样品加入适量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游离出来,再用水蒸气蒸馏分离出总挥发酸, 经冷凝、收集后,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至粉红色 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根据标准碱消耗量可计算样品总挥发酸的含量。注意事项:①样品挥发酸若直接蒸馏, 而不采用水蒸气蒸馏, 则很难将挥发酸都蒸馏出来, 因为挥发酸与水构成一定百分比的混溶体, 并有固定的沸点。若采用水蒸气, 则挥发酸和水蒸气是与水蒸气分压成比例的从溶液中一起被蒸馏出来, 因而可加速挥发酸的蒸馏分离。②溶液中加入磷酸可使结合态的挥发酸游离出来,使结果更准确。脂质分析最理想的溶剂是对脂质的溶解能力强, 能渗透到组织内部提取脂质, 不溶解或溶解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的能力低,低吸湿性,易挥发,无毒,不易燃,廉价的溶剂。脂质分析常用的溶剂是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注意:①无水乙醚易燃且可饱和 2 %的水分, 所以要求被测样品必须是能烘干、磨细的样品, 磨细是为了便于充分浸提。②石油醚有三个沸程( 30~60 ℃、 60~90 ℃、 90~120 ℃) 。在索氏抽提中用到的石油醚的沸程是 30~60 ℃,在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HPLC 测定)中用到的石油醚的沸程是 60~90 ℃。脂质分析方法――索氏提取法: 原理: 将烘干、磨细的食品样品, 用滤纸包好, 脱脂线绳扎紧后, 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筒内, 将烧瓶内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作为提取脂肪的溶剂,于 55℃水浴中加热回流, 由于溶剂的沸点很低, 蒸汽经冷凝管冷凝后, 进入提取筒内, 浸提样品中的脂肪, 当溶剂到达提取筒顶端后, 会发生虹吸现象, 将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带入烧瓶中, 由于脂肪的沸点比溶剂高得多,继续加热时,脂肪留在烧瓶中,溶剂被蒸发、冷凝,让溶剂反复浸提样品,直至将样品中的脂肪提尽,回收溶剂后所得的残留物, 即为粗脂肪, 通过称量可知粗脂肪的含量。之所以说此法测得的是粗脂肪, 是因为乙醚或石油醚提取物中除主要含游离脂肪外, 还含有非脂肪的类脂化合物, 如磷酸、糖脂、脂溶性色素、蜡质、挥发油等脂溶性物质,故称为粗脂肪。操作步骤: Ⅰ、样品前处理由于乙醚可饱和 2 %的水分, 含水的乙醚可抽提出糖分等非脂质成分, 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故前处理时要将样品烘干并磨细,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