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讲 儒家思想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汉书·艺文志》
.
,实际是崇尚周以来的传统文化,而六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仁,义,礼,智,忠,孝,信,爱,和,中等等,是儒家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构成了儒家特有的思想外壳,使人一看便知是儒家. 4..儒家内部分为许多派别,,,孔子的地位非但不会下降,反而上升一步.
1
第一节 孔子
一、身世
二、仁、礼学说
(一)仁的涵义
1、爱人 2、克己复礼为仁3、为仁由己4、孝悌为仁之本5、忠恕之道
(二)礼的涵义
1、不学礼,无以立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三)仁、礼关系
1、人而不仁,如礼何2、天下归仁
2
三、德治主张
(一)礼治与正名
1、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二)举贤才
1、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2、学而优则仕
(三)实行平均主义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周急不继富
(四)富而后教
1、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2、富之,教之
四、人生哲学
(一)克己忍让(二)内省修己
3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或谓孔
8、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9、子路曰:“卫君待子而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0、季康之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
人、中国人、世界人——孔子的觉悟
一、人的发现
二、中国人的自觉
三、世界人的情怀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英文译名:Kongzi 或 Confucius.
5
仁者爱人
西周初年敬德保民思想:
“天命靡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明德”、“慎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仁礼关系(内在根据和外在规范)克己、爱人、忠(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恕(己所不欲,勿使于人)之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君臣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政者,正也”)
3、君民关系(先富后教、先惠后使、先教后杀;道德为主,刑政为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思无邪。”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7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