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不同生境条件下头花蓼生长繁殖特征地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同生境条件下头花蓼生长繁殖特征地研究.pdf

上传人:2890135236 2016/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同生境条件下头花蓼生长繁殖特征地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不同生境条件下头花蓼的生长繁殖特征研究硕士研究生:董力指导老师:王海洋教授摘要处于异质生境中的植物,可以从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一定的生活对策特征,如不同的生物量分配式样以及不同构件间资源配置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与形态变化,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结构和功能的优化。本文以蓼科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 )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重庆缙云山向阳砂岩陡坡、黄壤土、岩石表面、林间黄色沙壤4个居群(依次编号为居群A、B、C、D)的头花蓼,对野外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头花蓼的生物量和分枝格局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其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栽培试验,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源自野外4个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长繁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了解其适应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具有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的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重庆缙云山4个野外居群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分枝格局等的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均有所差异,其中黄壤土生境下头花蓼生物量最大。居群A植株的生物量为居群B的62%,但其覆盖面积却为居群 %。4个居群中,居群A分枝级别最多,枝条长度的最大值和变异系数最大,表明居群A的头花蓼个体具有较强的空间扩展能力。居群B头花蓼植株的各级枝径比都最低,但其逐步分枝率却最高,说明其植株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居群 C头花蓼植株的不定根的生物量投入大(%,而其它3个居群的不定根的生物量相对投入均小于5%),是对此居群野外生境土壤分布存在较大异质性,尤其是土壤厚度分布不均的适应结果,而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同质园种植未发现此现象。居群D头花蓼植株小但结构紧密与其野外生境中光照强度有关。(2)野外各居群头花蓼植株的枝级间分工明确,第1枝级的茎的相对生物量最大, 实现拓展空间的功能,而叶和果实却在第2枝级的相对投入最大,进行营养生长和繁殖。头花蓼植株的各个枝级间的分工不同,互相协调统一,实现功能整合。(3)4个居群的头花蓼分别进行施肥、浇水、遮阴处理的栽培试验,对其生长、繁殖等性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源自黄色沙壤的头花蓼居群在既浇水又施肥的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浇水、施肥处理条件对促进头花蓼的生物量有明显益处。遮阴处理的头花蓼生物量和生殖分配均最小,%和 %,全光照对其有性生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4个居群的头花蓼植株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分枝强度与间隔子长度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施肥处理条件下,头花蓼具有较大的分枝强度,而未施肥处理,头花蓼具有较大的间隔子长度。通过这种“选择性放置"的形态调节,使头花蓼在资源斑块性分布的生境中趋富分化,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5)对生长在6种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头花蓼无性系的生长动态和生物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源自沙壤土居群的头花蓼无性系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总生物量最大。头花蓼的生长与土壤水分和肥力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水肥条件对头花蓼的生长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尸水=。舢,F肥=。舢,尸水×肥=。咖)。关键词:头花蓼;克隆生长;生物量;繁殖分配;分枝格局 Abstract Study on growing andreproductive traits ofPolygonum capita tum underdifferent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andidate:Dong Li Supervisor: Haiyang Abstract By constantlyadjusting itsmorphology,physiology andbehaviorand SOon,the plants intheheterogeneous habitats,can form theirown particular traits,such as different patterns ofbiomass allocation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patterns,in response t0 the plants can form different adaptive changes,including ic variation and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differentenvironments,to utilize resourceseffectivly andopt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