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河小北干流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根据1989-XX年黄河龙门、潼关站,汾河河津站,渭 河华县站水质监测资料,黄河龙门断面水质为III〜劣V类, 汾河河津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渭河华县断面水质为V类 或劣V类。黄河潼关断面水质为V类或劣V类。该区域共 有较大的或污染较重的支流19条,较大的厂矿企业直接入 河排污口 24个。
这19条支流的污染物年输送总量为4944万t,其中渭 河年污染物量为4831万t/a,占%; 24个排污口年排放废 污水总量亿m3,排放污染物总量万t/ 河、渭河水质污染均重于黄河干流,支流汾河水质劣于渭 河,干流潼关断面水质劣于龙门断面,各断面有机物污染 呈加重的态势,而重金属污染呈下降趋势。由于废污水的 超标排放,污染了河川径流及地下水。使黄河小北干流左 岸的运城市19眼深水井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氨氮、亚硝 酸盐、六价铭超标;右岸黄河滩的积水,矿化度一般在 5g/L以上,高的达10g/L以上,含氟量多在7—9m g/L,高 的在10m g/L以上,水味咸苦,根本不能饮用和灌溉。
由于黄河小北干流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使工程临背差 随之加大,现多在以上,最大达,右岸的朝邑滩、新民滩 临背差已在2米以上,华原段达3米左右,造成滩区地下
水位上升,沼泽盐碱化日趋严重。华原一朝邑20万亩可耕 滩地,己沼泽、盐碱化万亩,其中明水面积近万亩,有的 变成白茫茫的不毛之地,有的仅能生长单一的碱蓬草,大 片滩地荒芜。
黄河小北干流共有湿地255km2o主要为水坑水洼、沼 泽地和湿草地,由于近年来干旱少雨,黄河来水减少,XX、 XX、XX年黄河龙门站年径流量分别为、、亿m3,依次为 1950—2000年均值亿m3的%、%、如使湿地不断衰退萎缩, 大量滩地裸露,加之人为开荒、烧荒等现象时有发生,湿 地毁坏严重。
黄河小北干流河势游荡多变,冲滩塌岸加剧,危及高 岸沿河村庄及返库移民安全。据不完全统计,两岸近十年 来塌滩塌岸总长度为,塌宽一般为10 0〜1000m,塌毁耕地 面积为万亩。由于塌滩塌岸的发生,造成人员搬迁,如右 岸的韩城市下林皋、李村一带近年已有20余户10 0余人再 次搬迁。耕地的不断塌入,致使部分地方人多地少情况加 剧,有些乡村人均耕地仅亩,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 活。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宽浅,水流散乱,含沙量较大,水 体混浊且污染严重,使浮游动植物难以生长与繁殖,故数 量及种类很少。在河道内天然鱼类寥寥无几,水生高杆植 物主要是芦苇,呈零星分布于黄河滩区的积水带和低洼坑 塘,长势差,利用率低。
因长期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动物的生存条件完全 改变,野生动物种类稀少。滩区仅有少量的水老鼠、蛇类 和两栖类蛙、蟾等。
该河段两岸的天然植被稀少,在靠近河床的嫩滩和盐 碱荒滩地上,只能生长一些莎草、碱蓬、狼尾草等喜湿耐 碱的草本植物,在外滩地上零星分布有英迷、荆条、连翘 和酸枣等灌木树种,珍稀植物仅发现野大豆一种,为三类 保护植物。由于该河段植被较差,湿地减少,滩地盐碱化 严重,鸟类栖息环境较差,生物不能生存或生物的单一, 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导致气候变化异常, 飞沙扬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根据初步分析,引起黄河小北干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 因有:
一是近年干旱少雨,黄河来水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