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基于“三性”平衡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三性”平衡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pdf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2/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三性”平衡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基于“三性”平衡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谭德俊 1,2,彭建刚 1
,长沙,(410079)
,长沙,(410079)
E-mai:pengjiangang@
摘要:本文在分析利率的决定因素和推证经济资本最优配置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
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和 RAROC 为控制手段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平衡的商业
银行贷款定价模式,该定价模式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率,RAROC,“三性”平衡,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贷款定价
中图分类号:

1. 引言
利率是借入者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资本而付给借出者的高于所使用资本部分与所使用
资本的比率。这个比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确定?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问题。有关利
率决定理论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5][6]:一类为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如杰文斯的“时间边
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的“资本边际生产力”理论,庞巴维克的“最后生产过程边际生产力”
理论即“时差利息”理论;一类为局部均衡利率理论,如马歇尔的“储蓄投资”理论,费雪的“借
贷资金”理论,卡佛的“边际储蓄投资”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及一般均衡利
率理论,如熊彼特和罗伯逊的“可贷资金”理论;希克斯和汉森的“IS—LM”理论,麦芝勒的
“LL—MM”理论,—BB”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利率水平的决定因
素,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而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实际
模型研究方面,Peter S. Rose(1985)[1]对商业贷款的定价模式及其适用性、发展前景进行
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我国学者陈学华,扬辉耀,李刚(2005)[2]、杨中萍(2005)[3]、殷
仲民、李蕊(2006)[4]等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市场化条件下,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
的定价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但这些工作缺乏实用性,尤其是在巴塞尔新资本协
议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下的贷款定价模式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利率的决定因素、已有的
贷款定价模式等进行分析,利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了基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的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三性”平衡的贷款定价模式,得出了商业银行实现其风险调整后
收益最大化的贷款价格应该使商业银行各业务线和各项贷款的 RAROC 应相等的重要结论。
该定价模式对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利率决定因素分析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它以最大化利润为经营目标。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
的成本是银行在经营货币资金活动过程中所支付的利息及物化劳动、活劳动的耗费,主要包
括以下方面:(1)各项存款利息支出。(2)银行借款利息支出。(3)银行职工的工资支出。(4)提
取的固定资产折旧。(5)固定资产修理费用。(6)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用。(7)各项业务费用的支
出。(8)营业性损失(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9)其他支出。只有在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一
定幅度时,银行才能补偿其成本支出并获取利润。可见,银行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成本和经营
成本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1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