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潜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潜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涯客 2021/7/16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潜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潜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潜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章 发展任务
(五)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六)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七)优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九)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十)重视特殊教育
(十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
(十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十三)管理体制改革
(十四)人事制度改革
(十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十六)办学体制改革
(十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章 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
(十八)重点工程
1、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4、民办教育促进工程
5、继续教育推进工程
6、学校德育创新工程
7、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
8、教育科研强化工程
9、城区教育规划与建设工程
10、教育对外开放工程
(十九)试点项目
第五章 教育保障
(二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二十二)推进教育信息化
(二十三)推进依法治教
(二十四)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实施
附:相关名词解释
序 言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奠定了潜江成为文化名市与教育强市的重要基础。
潜江市委、市政府历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课改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位居全省前列;学前教育入园率,残障儿童入学率,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农场教育纳入全市统一管理,与油田教育的协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潜江教育新的改革与发展机遇已经到来。
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率先建设中部强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一区两带三极”为依托统筹全市经济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各类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各类事业发展中优先发展教育,为潜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成为共识;潜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逐步提高,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格局已全面建立。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学前教育薄弱;义务教育班额严重超标,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薄弱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高中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足;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城区教育发展落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抓住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特制定本《纲要》。
第一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以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建设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
(二)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认识上更加提高,在投入上更加优先,在措施上更加强化,在服务上更加自觉,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改革创新。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促进公